書劍盛唐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爭準備(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爭準備

    金勝曼在長安活躍了一段時間,自覺對大唐的官員有一定的了解,按照常理來看待李誠。沒想到李誠是個無法用常理來對待的人。

    現在的李誠真的什麽都不缺了,就剩下一點家國情懷想兌現一下。

    真正意義上的士大夫,大概都是這個套路。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一般選擇在秋收之後發動,原因主要有兩個。一者糧草充足,二者戰場病疫的防疫。天氣冷的時候,戰場上的屍體不會快速的腐爛,還有就是傷口發炎率低。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直接戰死的概率很低,多為負傷。

    沒有抗生素,沒有破傷風針,被人捅一刀真的有很大的機會死人的。

    當然這指的是優勢一方可以從容用兵的情況,真的逼急了還管什麽季節糧草啊。隋末天下打成一鍋粥了,人命不值錢的時候,誰打仗還看季節啊?不幹掉別人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大唐占據了絕對的優勢,自然不著急發動戰爭。戰爭準備周期可以長一點,最大限度的做好準備,為勝利打下良好的基礎。

    鑒於東宮事變後的餘波猶在,年內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並不現實。所以李誠也不著急,但是開始抓緊練兵了。長安方麵也沒閑著,一邊繼續穩定朝局,一邊開始人事布局,為明年的戰爭做準備。

    李誠的練兵方向主要在水戰和登陸作戰,戰爭準備主要集中在情報搜集和地形的勘察。

    這些年登州水師方麵這一類的工作一直都在做,李誠這邊的準備可謂相當的充分。

    把任務都布置下去之後,李誠開始準備搞事。登州城外的一處山腳下,派兵在此駐紮,不斷的把收集來的硫磺、硝石、木炭運到此地。登州官場知道這裏在幹啥的人隻有李誠一人,就算是劉仁軌、許敬宗、崔成問起這個事情,李誠也都表示絕密不能外泄。

    長安的李世民底氣十足,發動戰爭的消耗根本不在話下。手裏捏著李誠從門閥口中奪來的海鹽之利,還有不下與鹽鐵的雪糖。即便是鋼鐵也因為李誠的少府監技術升級,現在的產量超出曆史上的五倍還多。

    不缺錢,不缺武器,不缺士兵,更不卻帶兵打仗的將領。貞觀年間的大唐,可謂朝氣蓬勃。李世民與群臣商議之後,派李績前往幽州任河北道總管。張亮這家夥告侯君集的黑狀,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被任命為齊州總管。

    本打算讓張亮出任河南道總管的,但是張亮跟李誠關係很糟糕,李世民隻好退一步。權利上張亮不能節製李誠,隻能是作為一個輔助。真的打起來,李世民還是更信任李誠一點。畢竟戰無不勝李自成嘛。

    張良的主要任務,還是做戰爭準備,屆時張亮率一路人馬,奔著遼東半島登陸,夾擊邊境上的各州。李誠則是率部封鎖海麵,趁機沿著大同江尋機殲敵。

    具體戰略都是當初商量好的,李誠還有一個準備船隻的責任。

    貞觀十七年下半年開始,李誠在登州瘋狂造船,之前多年的技術儲備、人員儲備和材料儲備,在這一年爆發了。李誠開始下餃子似得一波流,一年的時間造一千料以上大船五十艘。其餘小船交由民間船廠生產,得五百料以下船隻三百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