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字經新編

161:頭懸梁,錐刺股. 人好學,自勤苦.

頭懸梁,錐刺股。 人好學,自勤苦。 簡單釋義: 孫敬讀書為了防止自己睡著,將頭發拴住掛在房梁上。 蘇秦讀書為了防止自己睡著,竟然用錐子紮自己大腿。 求學的動力如果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肯於勤奮,不怕吃苦。 相關故事: 《頭懸梁》 漢朝時期的孫敬,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他嗜書如命,不但白天勤奮刻苦,就連晚上用手不釋卷,有時太過困倦,坐在那裏就睡著了。 孫敬心想:這要是在我困的時候,能有個人叫我一下就好了,在我困的時候推我一把,或者薅住我的頭發,不讓我睡。 自己熬夜讀書,再配一個陪讀的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一般人還沒有孫敬能熬夜呢。 怎麽辦呢? 孫敬抬起頭來望著棚,動起腦筋來! 看到屋脊上的房梁,孫敬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用一條長繩子將自己的頭發捆起來,然後吊在房梁上。 這樣每當他困到打瞌睡的時候,拴著頭發的繩子剛好能夠扽一下他的頭發,就像有個人及時的拽了他一下一樣。 有了這個巧妙的辦法,孫敬讀的書就更多了。 《錐刺股》 戰國時期的蘇秦,年少時誌向就很遠大,可是他的學問不夠深,到了很多地方做事,都不能稱職,屢屢被人辭退。 可是,蘇秦還是放不下他的遠大抱負。他的家人覺得他好高騖遠,屢屢出言譏諷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蘇秦反省了自己,他知道自己沒有成功,主要是才華配不上夢想,於是,他知恥而後勇,日夜發奮苦讀。 晚上困了,想要睡覺,他就用一把鋒利的錐子,輕輕的刺一下大腿上稚嫩的肌膚,大腿傳來的刺痛,頓時令他清醒了起來,接著清醒勁兒,他繼續發奮苦讀。 蘇秦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學問精進,才能大漲,他想到了六國合縱抗秦的大戰略,並靠著自己的才華,逐一說服了六國諸侯,獲得了身兼六國相印的榮耀和富貴。 致家長: 學習貴在張弛有度,像孫敬和蘇秦這種自殘式的刻苦並不值得提倡,我們要學習的是他們為了多讀書,肯於動腦筋,想辦法,主動為自己創造學習條件的做法。 孫敬和蘇秦抵抗的是想要睡覺的誘惑; 我們的小朋友需要抵抗的是想要玩手機,想要看電視,想要玩兒的誘惑。 孫敬他們自己找到了抵抗誘惑的好辦法,聰明的小朋友,智慧的家長有沒有想到屬於我們的好辦法呢? 讓我們的學習不要磨洋工,讓我們的學習的效率更高效,記憶的更紮實,理解的更透徹。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