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字經新編

160:觀曆史,曉治亂, 成與敗,前車鑒.

觀曆史,曉治亂, 成與敗,前車鑒。 簡單釋義: 學習曆史的目的,是明白天下興盛和動亂的原因。 古人解決問題失敗和成功的經驗,都是我們的前車之鑒。 相關介紹: 活躍在曆史舞台上的人數不勝數,發生在曆史上的事不勝枚舉,能夠在曆史上留下一筆的事件,往往都是意義深遠的大事件。 除此之外,還能被千古傳頌的大概隻有四種: 一,極其惹人矚目的成功。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極其慘痛的失敗。這是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 三,極其打動人心的正麵榜樣。這是我們要悉心效仿的。 四,極其令人痛恨的卑鄙行徑。這是我們要小心提防的。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要用心學習曆史的主要原因,西方有一門很出名的課程,叫MBA,中文翻譯為:工商管理碩士。 這本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商業案例”,其實就是學習那些發生在商業活動中的經典事件,歸根結底還是學習曆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麽。 致家長: 我們可以從書載曆史上汲取經驗教訓,也可以從人載曆史上汲取經驗教訓。 家中的長輩,每人都是一部人生史,他們經曆了很多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 我們自己也是一本曆史,聰明的人會讀好自己的閱曆,精心的汲取經驗教訓,這叫“吃一塹,長一智。” 隻有能從自己的親身經曆中做到“吃一塹,長一智。”,才能載觀察別人的活動中,做到“看別人吃一塹,我也能長一智。” 學習曆史,就是“看別人吃一塹,我跟著長一智。”的過程。 人生隻有匆匆百年,能經曆的事情不會太多,全靠自己吃一塹,然後再長一智,那能擁有多少追呢? 史書濃縮了千千萬萬個人生,我們瀏覽它,就好像自己也活了千千萬萬生一樣,這樣從曆史長河中汲取智慧,怎麽會不聰明,不睿智呢? 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然後再在萬丈紅塵中閱人無數,從而達到將芸芸眾生的生命體驗納入我胸的境界。 就像我們借用了他們的身體,借用了他們的眼睛、耳朵、借用了他們的情感,乃至他們的身份地位去體驗他們的人生一樣,我們就可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體驗天下無限的人生,獲得等同於千萬年閱曆才能擁有的智慧。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