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三字經新編

154:道鹹間,變亂起.鹹豐崩,慈禧繼.

道鹹間,變亂起。 鹹豐崩,慈禧繼。 常賠款,頻割地。 十二帝,滿清已。 簡單釋義: 到了道光皇帝、鹹豐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就已經變亂四起了。 清朝內部先後爆發了白蓮教起義,義和團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 1840年,外來的西方列強又發動了鴉片戰爭。 鹹豐皇帝駕崩了,西太後慈禧垂簾聽政。 西太後缺乏抵禦外辱的雄才偉略,隻會頻頻的割地賠款。 大清朝共傳承了十二位皇帝,就在辛亥革命時壽終正寢了。 相關介紹: 大清朝的統治階層是從東北入關的少數民族,因此統治階級常常害怕中原的民眾推翻他們,故而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愚民政策。 早在康熙年間,滿清皇室就已經接觸到了歐洲的近代文明,康熙本人甚至還學習了不少理工科知識,據說他的學曆已經大體相當於今天的初中生乃至高中生的水平。 為什麽這些知識沒有在大清國土上傳播開來,就是因為清朝害怕民間掌握先進的生產力,從而產生足以顛覆滿清統治的能力。 很多人看到了清朝晚期的腐朽和沒落,就以為中國古代的王朝都這樣,因此極度崇拜西方的文明。其實,這是經過滿清持續二百多年扭曲和弱化的結果。 中華文明之輝煌,科學技術之先進,在明朝時與西方甚至都是足以並駕齊驅的。這還是被蒙元毀滅了一次,然後又耽誤了九十年的結果。 經過考古學家的潛心研究,我們複原了許多宋代的科學儀器,其精密和複雜程度,可以說令人歎為觀止。 早在西漢末年,王莽朝的時候,就發明了遊標卡尺。 更早的時候,秦朝的兵器就是流水線作業,標準化生產。 而西方世界,要等到1913年,美國的福特汽車製造廠才重新發明了流水線,美國的這個“發明”是不是參考了秦朝的辦法? 大清所受的種種屈辱,是“愚民政策”的戰略錯誤造成的。 後來的洋務運動,是對此前戰略錯誤的一種糾正,很可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科技的發展不少一蹴而就的。 洋務運動來的太晚了,還沒等它開花結果,列強就已經啟動了全麵侵略中國的腳步,我們終究淪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 東北的礦產被日俄瓜分,山東被德國侵占,開煤礦,修鐵路,建租借,中國成了西方列強案板上的肉,想割那裏就割哪裏。 清朝閉關鎖國的教訓刻骨銘心,因為太過弱小而無力反抗,飽受欺淩的痛苦深深的刺痛著我們。 錢學森曾經說過:“有劍不用,和手裏沒有劍,是兩回事。” 致家長: 在為人處世上,犀利的語言,嚴厲的態度,堅定的意誌,都可以成為一柄捍衛個人權利的利劍。 我們不會輕易的使用它們,但是,絕對不可以不擁有,不會用。 平日裏,要經常模擬練習,有朝一日果斷亮劍,大家就知道:別以為這個人平時和藹可親就很軟弱,他可不是好欺負的。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