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

0129 以德報怨(1/2)

    “漢王殿下,老臣想請教一下,除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一句有不同的見解,漢王還對那些聖人之言有不同的見解?”孔穎達微微躬身,姿態放得非常低。

    李恪故作沉吟半晌才緩緩道:“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一句我對現在的解釋有所出入。”

    “這句話的原本意思是有人問孔子:‘老師,我用恩德去回報別人的怨恨,別人打我,我不還手,我用愛去感化他,羞辱他,教化他,讓他知道自己錯了,我是不是道德高尚?’

    “孔子的回答則是:‘你用恩德去回報別人的怨恨?那麽你用什麽去回報別人的恩德呢?你的恩德隻能用來回報別人的恩德。別人如果與你有仇,該怎麽辦就這麽辦。以直報怨,直,就是對等,別人怎麽對你,你就怎麽對他。”

    “但現在很多所謂的清流隻記住了‘以德報怨’這句話,還大言不慚的到處炫耀說:‘不管別人做了什麽十惡不赦罄竹難書的錯事,我們都不應該去懲罰他,而應該用我們愛去感化他,教化他,讓他知道自己錯了。”

    “恪兒此言甚妙!”李世民拍手稱快道。

    李世民也是因為“以德報怨”這句話深受其害,每當他想懲罰別人的時候,總是有一些老學究聖母婊那這句話來懟他,他還找不到理由懟回去,沒想到今天在自己的兒子這裏找到了辦法。

    孔穎達聽了李恪的回答和李世民的表示,心情更加沉重的問道:“漢王殿下,還有嗎?”

    “還有那句“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父母健在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意思就是即使父母在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出遠門的。但現在的人們常常隻記得‘父母在,不遠遊’,而選擇性的忘記了‘遊必有方。”李恪臉色和煦道。

    “漢王殿下目光如炬,現在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前段時間我老臣邀請幾位前朝大賢來長安為為國效力,他們就是以‘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回絕的!”杜如晦蹙眉道。

    “漢王殿下還有嗎?”孔穎達繼續追問道。

    “孤才疏學淺,暫時隻發現這些,不過孤相信應該還有其他聖人之言被誤解!”李恪斬釘截鐵道。

    “漢王殿下謙虛了,如果漢王殿下都才疏學淺的話,我們這些人就是愚不可及了!”孔穎達苦笑道。

    “孔大人繆讚了,既然這些經典都沒有斷句,導致聖人之言被誤解,本王覺得孔大人為何不重注五經?一為防止他人誤解先賢,二也可為先賢正名,如此一來豈不更好?”李恪慫恿道。

    “重,重注四書五經?我何時嗎?”孔穎達原本已經暗淡的眼神重新亮了起來。

    古人好名,往往把名聲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注釋四書五經很顯然是一次可以流芳百世的機會,不怪這老頭不動心。

    “對啊,他人可以注釋,孔大人作為孔聖人的三十二代孫應當最有資格為先賢的經典作注!”李恪一臉玩味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