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歲

272、人氣太高了(1/2)

    有了曹如龍的支持,巡演就更順利了。

    更何況,還有梁冠樺、吳剛、馮遠征這些人藝台柱子的誇讚。

    不過,在隨後的研討會上,梁冠樺才出自己的目的,希望寧遠他們能去人藝表演。

    曹如龍當然不同意,我們還沒捂熱乎呢。

    不過他根本抵不住梁冠樺的軟磨硬泡,最後才哭笑不得的答應下來。

    隨後,《思凡》在華夏話劇院首演後,就去人藝劇場連演了三六場,不出意外的六場全部爆滿。

    畢竟有寧遠在,就像98版,因為有卓傑。

    更何況寧遠還是主演,這個噱頭就更足了。

    人的名樹的影,就算不知道這是個什麽劇,人們也會蜂擁而至,畢竟現在的寧遠,名氣絲毫不遜色於卓傑。

    袁荃的名氣不如寧遠,其中一條就是她的電影雖然也獲得不少獎,但票房不行。

    而名氣跟票房是掛鉤的,票房越高,看得人越多,認識他的人自然也就越多。

    《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也有幾千萬的票房,幾百萬人的觀影人次,已經不少了。

    更何況紅了後,還有盜影碟的販賣,以及下映後,電影頻道和一些地方台的播放,讓這個觀影人次又增加不少。

    而在人藝演出幾場後,媒體就聞風而來,紛紛以《寧遠最新話劇連番爆滿》等類似的題目來報道,或者《第四版先鋒話劇《思凡》,被寧遠演繹出新高度》等誇讚式的評價性標題。

    跟寧遠老關係的《京城晨報》,又是率先做了報道,還拿到第一手資料。

    報道的記者,正是王向陽。

    他們的題目,則是《新一代演員的追求,寧遠繼‘犀牛’後再續‘思凡’》。

    而副標題,寫的是“寧遠新話劇思凡受追捧的背後”。

    這個新聞的篇幅不短,甚至更像是一篇專訪,而且就在文藝版的頭條,占了這一版將近一半的頁麵,可見力度。

    當然,這可不是寧遠充了錢,而是作為他這個名氣的演員,如果不是跟王向陽熟悉,一般記者還真采訪不到寧遠。

    這跟去年寧遠上演《戀愛的犀牛》不一樣,那時候寧遠第一部電視劇還珠還沒播出,算是一個透明的新人,那篇專訪,是劇院和華夏話劇院聯合弄的,那時候才是充了錢。

    但現在,憑借兩部大熱電視劇,還有一部票房火到霓虹國的電影,連央視新聞都上了,寧遠已經炙手可熱,再加上還有羅蒙西服和蜘蛛王皮鞋的廣告每轟炸,寧遠那張臉,幾乎家裏有電視的都認識。

    可即使這樣,寧遠這一年多來再沒有新的專訪,連電視訪談都沒有,關於他的,都是他的常規新聞報道,正因為沒有,求之不得才期待。

    等於,誰拿到他的專訪,那篇文章,甚至那一期的報紙都會火。

    這個時候,寧遠就變成了香餑餑,誰都想采訪他,但寧遠都沒接受。

    倒不是寧遠親自拒絕,這種得罪媒體的事,寧遠可不會幹,而是分別跟劇院和學校交代,讓他們頂雷。

    雖然學校和劇院也希望宣傳自身,但寧遠的請求,他們也尊重,秦莉和曹如龍也喜歡這麽踏實的寧遠,所以來的邀約都一概回絕了。

    甚至別充錢,就算給寧遠錢來采訪他,媒體都樂意,看看《京城晨報》這一期的發行量,就知道有多劃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