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歲

269、首演VS頒獎嘉賓(1/2)

    這隻是寧遠跟孟輝的探討,除此之外,寧遠、孟輝,還跟袁荃坐在一起探討。

    思凡,起來是一出話劇,實際上最主要就是和尚和尼姑倆人。

    這跟思凡的昆曲也差不多,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所以戲曲界才女怕思凡,就是因為全劇一人到底。

    表演的時候,昆曲演員身段繁重,姿態多變。前半劇以唱腔細膩及思想轉變的過程為主,後半劇則著重在身段功夫,涵蓋了閨門旦及貼旦的領域,一般以貼旦應工,必須要有閨門旦的含蓄。

    因為難度非常大,所以內行才怕,能演的,都是牛人。

    話劇也差不多,因為是兩出劇融合,所以就寧遠他們倆,大段大段的台詞,別那些影視劇演員,就算很多話劇演員都得發怵。

    更何況,為了表現出這種荒誕的氣氛,演員的動作幅度也比較大、誇張,就像《林衝夜奔》,唱念做打都是一人完成。

    當然,話劇的設計,在旁邊還有五個演員,不過他們大部分時候,隻是充當解,或者作為表演的補充,以“表演人”的身份出現,承擔故事的敘述和評議。

    這方麵,倒有些像旁白。

    所以,這出話劇基本就是寧遠和袁荃兩人的事情。

    是探討,實際上就是剖析這出話劇,就像庖丁解牛一樣,隻有一個個細節都清楚明白,才能真正駕馭。

    “尼姑與和尚的故事,正體現了人最本質的欲望,哪怕是終日伴著青燈古佛的僧人,也存著貪戀紅塵的念想,而這一切被壓抑被束縛的欲望的火苗,在和尚與尼姑邂逅間被徹底點燃。”寧遠邊想邊,的很慢。

    孟輝點了點頭,示意寧遠繼續。

    “尼姑開始抱怨自己“削發為尼實可憐”,內心寂寞難耐,偶遇幾個遊戲在山門外的子弟,內心更是熱情如火,盆中的水也無法讓她冷靜下來。”

    笑了笑,寧遠又道:

    “和尚貪戀紅塵,難忍“香醪美酒全無份,紅粉佳人不許瞧”,那日見了尼姑,更是心生雜念,無奈隻得誦經念佛來克製。尼姑與和尚相似之處就在於都是因為種種因素被迫入空門,身在佛門心在凡間。”

    “幸好,他們都沒有一再壓抑自己,在話劇最後一幕裏,他們衝破一切清規戒律,衝破種種束縛,雙雙下山終成眷屬。”

    “除了最後一幕,基本都是兩人內心的糾結和矛盾,一方麵有對自己身為佛門弟子卻心懷雜念的自責與愧疚,另一方麵,也有對自己內心渴求的迫切向往。”

    “這種矛盾的心理,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是該克製自己隨波逐流,還是該奮起反抗順應本心?”

    “我覺得,不管對錯,都是自己的追求。”

    袁荃滿眼崇拜的望著寧遠,這是她第一次從專業角度來看寧遠,也讓她更加明白,能成名的,都不是僥幸。

    寧遠能出這些,來自於他前世四十歲的閱曆,而袁荃,現在才不過二十三歲,從十日談到思凡,以及歐洲古典文學和華夏古典劇目,起來也頭頭是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