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歲

263、師兄和師姐(1/2)

    有時候,一個大墓或者某個地宮的文物出土,就能夠撐起一座博物館,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比如湘省博物館,可以是馬王堆撐起起來的。

    再比如海昏侯墓,出土的寶貝單獨建一個博物館都行。

    當然,並不是其他文物不珍貴,隻是相對來,重要程度和珍貴程度不如這些地方。

    姑蘇博物館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地級市博物館,能夠跟各大省博物館齊名,靠的就是兩塔文物:虎丘雲岩寺塔、瑞光寺塔。

    在宮澤理惠她們離開後,寧遠看著機票還有些時間,就去逛了下這個博物館。

    如果沒有看寒山寺,寧遠也不會升起這個興趣,就像人們看了一部電影,或者一部後,就想去找相同類型的,就是這種心理。

    在裏麵,寧遠看到了兩件鎮館之寶,秘色瓷蓮花碗,細膩又有種敦厚感,讓寧遠看了好一會兒,不過看更長時間的,還是真珠舍利寶幢,畢竟這個更複雜,做工也精巧,每一麵寧遠都看了許久。

    對於古代這些工匠,寧遠是特別佩服的,尤其是在那個沒有太多工具的時代,一點一滴都是琢磨出來的智慧。

    雖然來博物館的人並不算多,但也有一些,好在這會兒是冬,寧遠穿著高領羽絨服,戴著帽子和口罩,也沒人認出他來。

    看完後,寧遠才打車去機場。

    在他想來,演員跟作家也差不多,不僅需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積累,更需要豐富的人生經曆,學的越多,才越發現自己的淺薄。

    上次對秦莉老師做的那個承諾,也不算寧遠因為那個通報的心血來潮,而是他真的想沉澱一下,有前世的經曆,好戲根本拍不完。

    更何況他還有公司,就算不去拍,去參與投資,也能賺得缽滿盆滿,而大學的經曆,是一溜走的,不會等他。

    還有話劇院。

    回到京城後,寧遠先去話劇院報道,跟孟輝聊了對新戲《思凡》的想法後,就去學校報道了。

    第二是周末,寧遠依然雷打不動的起來晨練,在食堂吃過早飯後,寧遠去買了些工具,然後回到宿舍,取出在寒山寺收集的楓葉,準備做點標本。

    寧遠做的很細致,除了留一份給自己,其他的都準備送出去當做禮物。

    做好後,寧遠拿去做了裝裱。

    製作需要幾,但裝裱,一的功夫就可以取回來。

    寧遠把其中幾份郵寄到霓虹國,自然是給戲劇大師鈴木忠誌、東寶的鬆崗功、旬報的植草信和,岩波影院的岩波秋子,以及講談社的社長野間佐和子。

    當然,肯定還有於曉潔的。

    禮物並不貴重,但對於曉潔以外的這些霓虹人來,應該是有很好的紀念價值,畢竟來自於寒山寺裏的楓葉,而且現在已經進入十二月,距離元旦——霓虹國的新年,也快了。

    更何況,這還是寧遠親手做的。

    而對於曉潔來,別送一件禮物,每次接到寧遠的電話,都讓她非常高興。

    寧遠覺得,跟人的交往在平時,而不是真有事找他們了才聯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