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父

第484章 辦學(1/3)

    除了專業老師之外,還需要一定數量的行政人員。這些人員的額缺口,柏青首先肯定是要從華夏科技內部抽調人手。華夏科技原本就有自己的幹部培養體係,就是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而建立的。

    不過技校也不能隻教技術,必要的文化基礎還是必須要有的。就算是中專也要教授必須的文化課。數學、物理、化學還有外語。都是高級技工需要掌握的知識。

    這部分的老師,柏青準備了兩套方案。

    首先還是招聘專門的全職教師,但這個恐怕會有點困難。但柏青相信以她開出的條件,肯定是能招到她滿意的人。隻是這可能需要點時間。所以還有第二套方案,就是找代課的老師。這些老師都隻是臨時到各個技校上課,編製上並沒有離開原單位。這樣一來,就能保留編製同時還能賺點外快。

    柏青估計第二種情況會在很長時間裏都成為主要的解決方式。而前一種的則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有滿意的結果。

    不過柏青還是很有耐心的。畢竟是在搞教育體係,沒有足夠的耐心又怎麽行。

    這次辦學校可靠是比之前辦比賽要複雜的多。比賽都是有時效性的,最長也不過幾個月。而辦學校則是長期的項目,這其中的差別可不是普通的大。

    好在柏青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有很多人為她提供各種形式的幫助。

    在經過謹慎的分析之後決定,第一階段建設的學校數量是六個中等專業學校。高等專業學校會放在第二階段之中才會逐步上馬。

    大專已經算是高等教育的範疇,這就不是光有錢就能搞出來的。就算能搞出來,這個性價比也非常低,並不是合理的方案。柏青在與自己的智囊團討論之後,得出的方案就是委托培養和聯合共建。

    委托和共建的對象都是真正的大學。在九十年代末中國大學大規模和擴招之前,大學和大學生的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

    所謂委托培養,就是由華夏科技委托大學對選送的人員進行培養。當然,戶口、糧食關係和學籍等等都不會落在大學,而學費和口糧也都是由華夏科技負責。這種模式也是有先例的,隻是很少會有民營企業作為委托方。畢竟民營企業總共也沒有多久的曆史。

    聯合共建在國內就稍有先例了。不過這種模式在國外卻是挺多的。企業出資,大學出人員和場地,聯合建立研究項目。既然是聯合共建的項目和實驗室,企業一方自然是可以派人參與其中的。這種模式的投入會比前一種大很多。但聯合共建是有可能獲得科研成果的。科研有哪兒有不燒錢的。

    關於委托培養,柏青已經通過關係聯係到了幾所大學。除了遼寧和河北之外,在山東也找到了兩所。想把人送進大學學習說實話難挺難的,畢竟教育資源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稀有的。

    但如果不要學曆文憑和又全部自費的話,隻要找對了關係,並且有合適的理由,其實也並不算太困難。但這個審批的流程肯定會拖得非常久。估計最快也要兩年左右的時間。那個時候中專也該有自己的第一批畢業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