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路

第2439章 巡洋艦規劃 4(1/2)

    謹記:說0丨6  Хīashυ丨6ом 以免丟失

    而如果用這個級別的船體改航母的話,那麽這級航空母艦的戰鬥力應該不亞於日本的雲龍級!航空母艦戰鬥力最直接的指標之一就是飛行甲板的尺寸,那麽這樣一級巡洋艦的飛行甲板能有多大呢?可以參考一下曆史上獨立級航空母艦船體尺寸和甲板的關係。

    曆史上克利夫蘭級巡洋艦的船體長度是180米,而改成獨立級航空母艦之後飛行甲板長度就隻剩下165米了。而如果參照德國重巡洋艦的船體來設計航空母艦的話,那麽改成航空母艦之後,飛行甲板長度怎麽也有00米上下吧?

    是不是感覺飛行甲板長度沒差多少?實際上,釋放飛機的能力差距太大了,畢竟飛機起飛時需要一定的起飛距離的,比如,如果以戰鬥機起飛距離是90米的話,那麽獨立級航空母艦的甲板上就隻剩下75米的距離可以擺飛機了!那麽好,參考戰飛機的長度,75米大概可以放下8排飛機!

    但是如果飛行甲板長度擴充到了00米呢?那麽除去用於起飛的距離,後麵的可以用於擺飛機的長度就達到了110米!而110米的長度放下1到1排飛機不過分吧?這就比獨立級航空母艦高出了50%以上的釋放能力!

    而且這還隻是計算了航空母艦的長度問題,如果計算寬度的話那就差距更大了,要知道,德國重巡洋艦的甲板寬度可是比獨立寬了5米,那麽既然船體寬了,那麽飛行甲板自然也可以做的更寬一些,所以,如果獨立級的飛行甲板能每一排能放到4架飛機的話。(交叉放置一排架,一排4架。)那麽德國這款重巡洋艦改造的航母放置4到5架不過分吧?所以,這一算又多出來多少飛機?

    這些隻是最粗淺的計算,而如果計算的再仔細一些的話,比如,兩種航空母艦釋放攻擊機的能力的話,那麽差距就更大了,畢竟,攜帶著炸彈和魚雷的攻擊機需要的起飛距離會更大,比如以10米到140米為限度的話,那麽按照上麵的原則計算一下的話,就可以發現,獨立級航空母艦在不使用彈射器的情況下,攻擊機釋放量估計能有德國這款航空母艦的一半就不錯了!

    如果要計算彈射器的效果呢?這個怎麽呢?首先,彈射器也必須需要一定的滑跑距離,所以上麵的計算法則依然管用,其次,釋放速度慢!畢竟在戰環境下,飛機直接滑跑起飛速度肯定比彈射完成後,彈射器返回,然後掛鉤,再蓄力彈射要快多了。

    總體來看,德國未來這一級用重巡洋艦船體改裝的航空母艦在甲板尺寸上已經和日本人的飛龍級航母差不多,甚至還有超出,雖然飛行甲板長度短了一些,但是寬度肯定會大出一大截。放飛能力在曆史上也能勉強稱得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了。雖然估計和這個位麵真正的巨無霸相比相差甚遠,但是勝在建造方便,建造周期短,是主力航空母艦的重要補充。

    “至於輕型巡洋艦?我認為未來的限製可能主要是火炮方麵。對噸位的限製不會很大,畢竟我們和美國人為了保證輕巡洋艦的續航力需要增加額外的噸位,但是其他國家不用,他們用同等的噸位建造更多的輕巡洋艦,所以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肯定會接受對火炮口徑的限製,而不會在排水量上過於糾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