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

弈事瑣記(上)(2/2)

    如果就這個形勢發展,很可能我家要出大棋手的。因為大妹已“下出來了”。1963年省裏在開封辦圍棋培訓班。選了我的大妹淩建華到“省棋培訓班”。因她年紀尚小,不能自理。當時是暑假時間,十八歲的我也就充作家長去了。這是我人生很興奮的事。第一沒有家長,我是家長。第二夥食好,吃住有人管,坐車不用自己操心。第三,可以到開封見見世麵,學學棋。我一生沒有圍棋事業,隻有“圍棋玩樂”。開眼的圍棋事兒也就這麽一次。大妹聽課我也聽課,練習,複盤,講解“大”、“小”、“粗”、“細”都是在家想也沒想過的事。通過這事,我們也結交了一些棋界朋友。這是意外收獲。我由此得出終生結論:無論什麽會議,聆聽領導講話永遠是即興的。開會交朋友才是永遠的,實惠的。從這次培訓過後我才明白過去讀到“圍棋非四十年不能成器”的說法,根本就是混賬話。知道什麽叫“新手”,什麽叫神童,也懂得了許多新鮮的圍棋知識。後來我搜到了一些圍棋書讀,也打棋譜。到我寫康、乾、雍小說時,不少處用了文學手段來表達它們。1963年我十八歲,下棋是沒指望了。但大妹還行,我看她資質和我也差不多,但她認真、執著,要棋不要命。這些個人成功的基本要素她都有。而後她又參加了幾次培訓班。回來就不一樣了:不悔棋。對手悔她不悔。這一樣挺好。第二,下棋慢,半晌走一步,這叫人怎麽耐得?我惱了,有時就訓她:“走,走啊!你走子兒啊!出去什麽也沒學會。學了個慢,回來折磨人。”真正的事實是:原先我比她略強,現在不是她的對手了。她會“手筋”,下不過她。建華的棋在家凸顯出來,在市裏也凸顯出來了。後來在中南六省比賽中她還拿了名次,登在《圍棋》雜誌上——這是我家人名字第一次以鉛字公布於世。父母家人俱各歡喜不盡。

    可惜的是1966年“**”來了。國家圍棋事業,連同建華的圍棋事業包括我兄妹的一切事業雄心,一股腦兒“戛然”中止了,或“終止”了。惜乎哉。

    59294/60546694.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