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三十二章 藏富於民(1/2)

    “陛下您每年有鹽政的兩千萬兩銀子,有礦稅的銀子,有錢莊還有那麽多的產業,每年保守估算,內庫的收入也不會低於四千萬兩……”

    朱厚煒笑道:“楊愛卿隻看到朕的內帑日進鬥金,卻沒想過朕花銀子的地方更多,興學建校、修建船廠、鐵廠、打造戰船,編練水師還有養軍之費……這些銀子花起來就跟流水沒什麽兩樣,朕也是入不敷出啊。”

    入不敷出?楊一清無語,皇帝的嘴臉又一次刷新了他認知的下限。

    扯淡實在沒太大意思,楊一清已經沒心情和皇帝扯皮,他來覲見是要皇帝分擔建城用度的,可不是來這裏扯閑篇的。

    “陛下,老臣交個底,陛下要建城,老臣不反對,但是戶部每年最多隻能拿出三百萬兩,拿三年,也就是九百萬兩,或者戶部負責承建五座城池,陛下拿內庫銀子承建五座。”

    朱厚煒的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的敲擊在禦桌上麵,他知道要楊一清全掏幾乎不可能。

    做生意講究個無利不起早,至少朱厚煒自己是不太願意做虧本買賣的。

    他興天下學,天下會在十年之後源源不斷的回報給他各行各業的人才。

    他斥巨資建鐵廠,是因為這天底下需要用到鋼鐵的地方太多太多,多到再高的產量都肯定不夠用的地步。

    建船廠是為了征服、殖民,是為了消除、轉嫁掉國內的矛盾,同時開疆拓土,為大明占據幾塊新地盤,開辟出兄弟之國。

    而草原築城,很顯然是虧本買賣,築造城池的目的是屯軍,是建起堅固的防禦堡壘,震懾和討伐草原上可能會新興崛起的部落。

    另外一個功效是貿易,朱厚煒能從貿易當中賺取不菲的利潤,但是天底下的商人獲取利益的機會隻會更多。

    如果是在內地築城,朱厚煒絕對不會讓戶部掏銀子,因為在內地有利可圖,比如房地產!

    他建一座城,在城內修建大量的民居和商鋪,光是這兩個就足以讓他賺的盆滿缽滿,但是草原不行。

    草原因為獨特的地理特性和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讓他們隻能不斷的放牧,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家。

    牧民不可能長時間的居住在城中,那樣會斷了他們的生活資源,所以商鋪和民居可建,但肯定建不了多少,隻能建一些來賣給行商,以及定點置業的商賈。

    楊一清的態度很堅決,朱厚煒甚至知道如果他執意讓戶部拿全部的銀子,這家夥肯定多方推諉不落實,那麽必然耽誤築城的進度,兩三年能幹完的事,估計五年也幹不完。

    這個時候就能體現出財大氣粗的好處了,於是朱厚煒搖頭道:“既然楊愛卿覺得戶部有難處,那朕便負責五座城池的建設用度,不過是朕自己安排建設,和工部無關。”

    翟鑾眼睛頓時直了……

    這算啥?瞬間少一半?

    “陛下!”翟鑾立即跳了出來。

    “好了。”朱厚煒擺了擺手,讓翟鑾把話給咽回了肚子,道:“工部不會有什麽損失,以後大明境內的基礎工程多不勝數,工部想閑下來估計都沒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