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員工

曾國藩(二)(1/2)

    中午在當地的農家餐館吃飯,幾個副職嚷嚷著實在也沒什麽好看的,而吳韌還有其另外一層目的,唐浩明在書中說,曾國藩之所以發家,全靠著他的曾祖競希公的墳地的風水。據風水師的說法,曾競希的墓地的地形為“金雞啄白米”,有靈氣,是塊風水寶地。因為結交了一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加之吳韌又研讀了他們送他的幾本手抄本,心中也技癢的,再加上店家說其實許多人來“富厚富”不是為了拜謁這位曆史巨人,而是為了看風水。吳韌問店家能否找他找一位當地的老農,陪他遊曆一番,親自去看看““金雞啄白米”地,說說曾家其它典故,據說曾國藩和夫人死後並沒有葬回荷葉鎮而是葬後長沙,這其中有什麽緣由,他也想了解一下。在得到吳韌願意支付50元的“勞務費”,店家很爽快地答應了,其它三個興趣不在此,正好吳韌也賺他們去了人多話雜,就安排他們在店裏鬥地主,淩子剛則陪同他和老農(據說還是曾氏後人,其爺爺曾隨文正公征討過太平天國)出去堪察去了。

    “所謂‘金雞啄白米’是指曾國藩的曾祖曾競希的墳場像一隻雞,墳葬在雞頭上。墳後麵是一狹長的山地,似雞的脖子。狹長的山地的背後,又是一長圓形的山丘,像雞身;長圓形山丘的兩邊,有兩片扇形山地,恰如雞翅。雞頭前麵是一條叫“犁頭咀”的小河。河邊有一片良田,據說,在曾競希葬後第二年的春天,連下了三天大雨,荷葉鎮山洪暴發,金雞頭前麵良田裏的禾苗全部被衝走,剩下一片白茫茫的沙子地,恰似白米。曾有風水師告訴曾家說,這是曾競希“金雞啄白米”墳地的顯靈,曾家必將大富大貴,但必須保護好這片寶地。於是,曾家就買下了這塊沙洲,並不再耕種它。”歲月風雨的侵蝕,隻能依稀看得個大概了,而正好此時有個老者拿著羅盤,一路照過來,老農就告訴他那肯定是看風水的。

    “:“曾競希‘金雞啄白米’墳地,背麵有蜿蜒而來的群山峻嶺,前麵有遠近呼應的低山小丘和良田,左右兩側則護山環抱,中間部分地勢寬敞,且有屈曲之流水環抱,符合古代理想的風水寶地的特征,即‘葬穴’四靈地的‘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

    “據說曾國藩及其夫人百年之後,均未歸葬祖瑩,既然風水這麽好,那又作何解?”

    老農讚許地看了吳韌一眼說:“從長沙城出發,沿著湘江東岸一路向南,驅車約30分鍾,經過一段顛簸的鄉村小道,在一個隱蔽的入口處右拐。這裏四麵環山,山泉清流而下,低窪之處形成了一個水塘。水塘後麵是一個破舊的寺廟,經過一段泥濘的小路,後麵小山坡上一處石質建築若隱若現———這就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和夫人的安息之所。墓地正前的桐溪寺前左右兩側各有一棵千年銀杏和羅漢鬆。當年,曾國藩在坪塘訓練鄉勇時,結識了伏龍山桐溪寺的方丈“寶月法師”,兩人十分投緣。有一天,曾國藩登上伏龍山,站在現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隻見四周山脈於左、右、後成u狀圍住伏龍山,前麵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應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靈”之說,實在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其實文正公(注:指曾國藩)在世就準備選墓地了,當初他的好朋友、四川萬縣知縣馮樹堂懂風水,叫他葬在東台山,說那風水好。但文正公本人不肯,他說那邊是‘天子之地’,是出天子的地方,他自己不敢去,退而求其次則萌發了將伏龍山作為身後歸葬之地的想法,但寶月方丈起初沒有同意。後來,曾國藩一再懇求,寶月方丈便與曾國藩盟約,誰先歿誰就安葬於此。結果,曾國藩先走一步,於是便葬在這裏了。後來東台山那邊蓋起了東台書院,出了陳賡、譚政、黃公略,還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