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歡樂江小白沈雲姬

11、淵壤之別(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高峰鄉扁桶峽村的尤友貴老漢,七十三歲,老伴兒周世清七十一歲,十年前在外打工的兒子命喪小煤窯,兒媳帶著孫子遠嫁他鄉,老兩口居住的兩間土屋已經是瓦爛椽子稀,大落大漏、細落細漏,外麵落大雨屋裏落小雨,外麵雨停了,屋裏還滴答滴答落個不停。每天的生活流程是,天亮起床、尤老漢下地拾綴莊稼、老伴兒在附近檢柴禾燒早飯、大約十點半尤老漢回家吃飯並順帶草料回家,吃完飯後再下地,每月遇天氣好時,抽一天時間去高峰鄉趕鄉場買些油鹽,其開銷全部來自雞屁股銀行。如果久旱不雨,七十幾歲的老人還要到三裏外的小溪裏背水吃。

    八裏峽鄉黃粱坑村趙小虎,三十一歲,父母年老體弱,基本喪失勞動力,又因父母是表兄妹近親結緣,四十來歲的哥哥智能障礙,算是廢人一個,全家四口生活在爺爺那一輩留下的木架房裏,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家境差娶不起媳婦,小虎隻好當大齡青年,想外出打工,家裏實在丟不下。好在去年照上電燈了,不愁打煤油了。要置辦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首先步行五裏山路到三裏溝村,再搭摩托車去八裏峽鄉鄉場上,匆匆忙忙差不多要花一整天功夫。

    現狀篇以及奮進篇用翔實的數據和大量的具體事例、真實的畫麵,客觀地向人們展示了鬆山市發展不平衡的現實,指出了深化改革的緊迫性,把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要性和難度提出來,讓大家理性地去思考、去探索下一步改革的出路,啟發人們隻有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往前衝,以求縮小並逐漸消滅差距,讓全社會均衡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願景。

    兩個小時過去了,電視片播放結束,會議主持人劉明遠宣布:“現在,按照事前的安排,請溫市長發問。”

    溫晨軍清了清嗓子:“同誌們,我們這不是別出心裁,也不是搞什麽兒戲,我們就是想通過這種形式,來認清形勢,好的、差的甚至很不好的方麵,都要看清楚,找準自己的軟肋,心中有數才不會迷失方向,才知道下一步該怎樣跨出去。我要提的問題,都市電視片上放映了的,所有的答案電視片裏都有。”他稍微停了一下:“下麵,我提第一個問題,請大家注意哈!”

    “第一個問題:和我市關係密切的曆史名人有哪些?至少舉五個出來。”

    “有走馬薦諸葛的徐庶、唐代文學家、詩人元稹、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以及原紅四方麵軍領導人張國燾。”文化局長立即搶答了。

    “好,正確,第二個問題:我市已經產生了品牌效應的農牧產品有哪些?除農業局、畜牧局、商務局、質監局局長外,那位局長來回答?”

    “我來,”經委主任應聲而出:“鬆山黑雞、鬆山木耳、雲霧山富硒雀舌茶、鬆山香菇、板角山羊、左河黃花,一共六種。”他如數家珍。

    “回答正確,請回原位坐下。第三個問題:我市有多少個鄉、鎮?多少個村?農業局長張文顯同誌來回答。”

    “一百一十五個鄉、鎮,七百六十八個村。”

    “完全正確,下一個問題:我市至今仍未通公路的鄉有多少個?其中修路難度最大的鄉舉兩個出來。這個問題請交通局局長萬通同誌來回答。”

    “完全不通公路的鄉有十六個,其中修路難度最大的莫過於高峰、八裏峽兩個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