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亂起蕭牆

第二十六回 魏東亭述職走京師 康熙帝北巡獵猛虎(2/5)

    這是真情實感,康熙由不得心裏一熱,一腔高興化作了感慨,盯著魏東亭,良久才道:“是啊,你如今也於思於思的了。家裏老小如何,朕的孫阿姆呢?吃得動東西麽?”魏東亭忙拭淚笑道:“托主子的福,奴才的母親身體尚健,隻是想念主子,日日都要念叨幾遍兒。這次奴才進京,母親將秋天專為主子泡的醉棗帶了十壇,她說主子最愛進的。賤內史鑒梅,今年產下第二胎,已在折子裏奏明了的……”康熙笑道:“朕答應給這孩子起個名兒,就叫——魏俯罷——橫豎不久就要見麵的。朕明年南巡,叫鑒梅給朕糟兩壇好鵝掌預備著侍候!”說罷便笑,又問何桂柱,“你有什麽事?”

    “回萬歲爺的話,”何桂柱笑嘻嘻地叩了個頭,說道,“奴才送折子來了,裏頭有靳輔修複蕭家渡的折片,阜河已開了一半,下餘的明年秋汛前可望竣工。這一件是禮部司官擬的去奉天從駕名單,要不要先讓熊賜履瞧過了再進主子禦覽?再一件是李光地奏請,主子北巡,由太子在京主持朝務的折子,一並一請皇上定奪。”

    康熙點頭笑道:“何桂柱這兩年讀書用功,長進了,隻這幾句話說得就比先前簡捷明了——”拿起名單瞥了一眼丟給熊賜履,道:“你再斟酌一下,朕又不是去遊山玩水,李光地、查慎行這些文人墨客就不必從駕了,有高士奇盡夠了。東亭難得回來,陪朕一起去盛京走走吧?”魏東亭忙叩頭道:“這真是意外之喜,奴才巴不得呢!正怕主子攆奴才回去呢,有好些個事得從容回主子呢!”一時禦膳房來稟說菜已備好,康熙因笑道:“不要送來,在這兒他吃不好——還到侍衛房和你那幾個朋友一道兒,吃得香甜。朕後日啟行了,你這就去給老佛爺先請安,看看京裏朋友故舊,再瞧瞧蘇麻喇姑,後日天不明就遞牌子進來——你跪安吧!”

    魏東亭連聲答應著下去,康熙方拿起靳輔的折子,一邊看,一邊用指甲劃著,口裏問道:“皇帝出巡,太子在京坐纛兒,原沒有什麽說的,隻怕他還太小些吧?”索額圖忙笑道:“小主子雖說年幼,外頭大事都是皇上主持,他在北京不過學習著看折子,見大臣,內裏又有熊老夫子、湯斌他們照顧,李光地也不從駕,也能幫辦事務,皇上也不必過慮。”明珠也笑道:“索相說的極是,奴才說句狂話,當年主子登極,才八歲,個子怕還不及小主子如今高呢!要緊公事自然還是發送皇上行在之地,其餘不相幹的,外頭的臣子們計議了,裏頭老佛爺也能照應,大阿哥和三爺也侍候著太子,還不是嚴嚴實實?”康熙沒有留心這兩個臣子話中細微差別,沉默移時,笑道:“就是這樣。不過太子既然攝政,也得有些體統。索額圖從前奏過,請給太子服飾增製,因他還小,朕沒有答應。現在既出來辦事,雖然與阿哥們是骨肉,到底有君臣之分,朕看太子朝冠,可以用元狐,東珠加至十二顆,其餘皇子青狐朝冠,東珠十顆,以示分別——熊賜履,你是禮部上的人,你說呢?”

    熊賜履早已在凝神靜聽了,曆來太子監國,其餘諸皇子絕對不容幹政,如今要太子和皇子都來辦理朝政,這就是大大不妥。但清朝自關外帶來的規矩就是如此,要動這個“祖宗家法”可非同小可。他當然聽出了索、明二人的弦外之音,但自覺哪一個也惹不起。思量半晌,緩緩說道:“其實服飾改不改並不十分要緊,要緊的是君臣名分,得有明詔訓諭。不過皇上既說了給太子加製,除了衣帽,還有禮儀,得叫禮部據前朝體製成例,規劃出來,就不至於紊亂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