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九零六章 產業升級(1/2)

    “我要移民跑路?”

    沈光林覺得有些可笑了,這怎麽可能嘛!

    就算是沈某人有這個想法,老李家的人也不能同意的啊。

    而且,即使李蓉姐妹倆同意移民,沈光林自己也是不會肯的,他就不是那樣的人。

    沈光林發誓,他就是取得再多的成果,也絕對不考慮移民到海外去。

    即使,有些人給他穿了小鞋,這說明沈某人做的還不夠好,至少,實力還不夠強嘛,不打敗這個人,而是躲到國外去,這算什麽英雄。

    人都說三十而立。x33xs.

    其實不用三十歲,在人成年之後,三觀也就形成了。

    而人的三觀一經形成,往往很難再做改變了。

    沈光林是穿越過來的,但畢竟也是年輕人,是理解當前年輕人的思想狀況的。

    這個年代的人確實有些“崇洋媚外”。

    沒有辦法,當前華夏和西方之間物質文明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說句難聽的話,這個時代的一些人,比如跟沈光林年齡差不多的人,他們甚至是跪視西方的。

    尤其是去西方國家“考察”過之後,他們根本不覺得華夏能夠有追上西方發達國家的一天。

    到了70後,他們也是半跪視的一代,依然覺得什麽都是國外的好,不接受任何反駁;80後要好一些,算是仰視,愛國,但還是覺得進口的東西更好一些;90後就不一樣了,他們從小的生活條件已經很好了,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平視,覺得國內的東西也不差;到了00後,他們甚至已經有點歧視西方了,他們除了能夠挑起事端還能幹什麽呀。

    而沈光林就是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成長以來的一代人,算是擁有了非常強大的文化自信,而這種文化自信是需要時間和經濟基礎來建立的。

    在1988年的今天,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並不是先知,他們也不能足夠的了解曆史,也沒有見過真實的西方政治製度是什麽樣的。

    在一些媒體的宣傳和烘托下,他們就對西方產生了盲目的崇拜。

    其實,在歐洲剛崛起的時候,對東方也是充滿敬畏和恐懼的,這種敬畏和恐懼最後還是靠抹黑和批判這才獲得的自信,如同2020年以後西方媒體正在做的那樣。

    在80年代的華夏,很多人覺得國外的媒體都是公正的,無私的,可以堪破一切黑暗。

    然而,到了2020年以後,國外的媒體就成了偏激的,虛偽的,根本就是戴著有色的眼鏡在看世界。

    其實,國外的媒體沒有變,變化的是華夏。

    華夏的經濟,華夏的國際地位不一樣了。

    他們以前是友好的,甚至友好中帶著一些憐憫和傲慢。

    華夏強大了,他們就是敵視的,敵視之中帶著汙蔑。

    沈光林是穿越過來的人,他的三觀早就養成了。

    因此,他穿越過來之後,雖然麵對的是一窮二白的華夏,但是他從來沒有氣餒過,也不從來不覺得華夏不行。

    每次給同學們講課,給身邊人講道理,他都是說,華夏總有一天將會超過這些國家,華夏的潛力才是最大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