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877、古玉(3/3)

    秦書凱聽了這一段古,不由輕輕點頭說,常老果然是見識博廣,聽您這麽一說,我倒是更加佩服楊繼業為人,寧可絕食而死也不願意當俘虜,這也是需要勇氣和耐力,也算是英雄所為,我倒是感覺,他這樣的行為並沒有什麽可丟人的,後人大可不必添油加醋篡改曆史。

    牛大茂插言說,還不是寫書的人為了故事更加引人唄,這曆史跟說書的總會有些差別,咱們這邊說邊喝著,我先敬老領導一杯,今天能過來陪我們家老爺子吃頓飯,真是不勝感激。牛大茂見秦書凱聽了常文怡說要賣玉給他的事情後,並不怎麽熱心,反而對常文怡口裏的故事挺有興趣,心裏不由明白了幾分,於是趕緊招呼著老丈人和秦書記先把酒喝上。

    手裏端著牛大茂遞過來的酒杯,常文怡的眼光卻依舊停留在秦書凱的臉上。

    常文怡說,秦書記,那塊玉可是個好東西啊,我是因為手裏沒有足夠的現金,否則的話,無論如何,這塊玉,我也得把它給拿下來,你知道這玉的來曆有多蹊蹺嗎?

    秦書凱聽故事的興趣又被撩撥了起來,索性放下酒杯問道,常老清楚這玉的來曆?

    常文怡輕輕點頭說,要說關於導致楊繼業之死的那次戰爭的原因,戲文中交代的倒也八啊九不離十,但是平調戲《兩狼山》中說楊七郎去雁門關搬救兵,結果卻被潘仁美公報私仇害死。這個故事情節在正史中均無記載,大概是當時的編劇為突出潘仁美殘害忠良的奸臣形象特意安排。不過在陳家穀這次戰鬥中,楊繼業有個兒子名叫楊延玉確實陣亡。

    秦書凱忍不住問道,常老說到現在也沒有提及楊繼業的這塊玉落在誰的手裏,楊繼業被抓後,這玉到了敵人手裏嗎?

    常文怡搖頭說,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據說當時楊繼業被困的危急關頭,吩咐兒子楊廷玉回去搬救兵,可是楊廷玉回去搬救兵在當時是要帶著楊繼業身上的玉佩回去的,走到半道上的時候,中了埋伏身亡,臨死之前,楊廷玉為了穩妥起見,把用於搬救兵的信物,也就是楊繼業交給他的這塊玉給吞到了肚子裏。

    秦書凱不由感覺有些殘忍,並不想發表什麽看法,隻是靜靜的聽常文怡繼續講述下去。

    常文怡說,就在前一陣子,有道上的朋友找到了當年楊廷玉的墓,從裏頭取出了這塊玉,找到我這裏來,希望我能把這塊玉給買下來,可這玉的價格實在是超出了我的購買能力,否則的話,我是無論如何也要把這玉給買下來的。

    秦書凱知道常文怡是個不太會說假話的人,他既然說心裏想要買這塊玉,必定是真心想買,自然也是真心因為缺錢才會把機會讓給自己。

    常文怡嘟嘟囔囔的說了半天,秦書凱並不想常文怡過份失望,於是問道,常老,你朋友的這塊玉到底出價多少錢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