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877、古玉(2/3)

    常文怡說,老朋友的手裏有塊上好的玉,是當年楊家將裏頭的楊繼業貼身攜帶之物,不僅曆史悠久,玉質相當不錯,而且還有相當高的考古價值。

    秦書凱有些疑惑的口氣問道,這玉現在在哪裏?既然是楊繼業的貼身攜帶物品,又怎麽會流傳到常老朋友的手裏?

    常文怡做了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細細的講解道,宋朝楊繼業的故事,無論在武安平調《兩狼山》傳統戲中,還是評書《楊家將》,關於楊繼業之死因,都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那就是奸賊潘仁美公報私仇,先在營盤射死搬兵求援的楊七郎,然後拒發救兵解兩狼山之圍,致使楊繼業兵敗,最後碰死在李陵碑前。

    見秦書凱輕輕點頭,常文怡話鋒一轉說,其實,曆史上事實並不是這樣。

    秦書凱問道,常老所說的事實又是從何而來呢?

    常文怡回答說,自然是從曆史資料中得來,根據當年流下來的資料記載,太宗雍熙三年,宋朝大軍兵分三路北伐契丹,在大將軍潘美率領的這一路大軍中,楊繼業被任命為副將。

    不料曹彬的那路大軍被遼軍擊潰,無奈之下,各路兵馬隻好班師,潘美、楊繼業也率軍回代州。不久,太宗下詔將雲、應、寰、朔四州的百姓遷徙到內地,命令潘美等人率軍護送。當時,契丹蕭太後率領十幾萬軍隊,重新攻陷寰州。楊繼業當時建議潘美說:

    “現在遼兵士氣正旺,應避免同他們作戰。朝廷隻是命令我們護送四州百姓的內遷,我們隻要率軍出大石路,事先派人秘密通知雲州、朔州守將,等大軍離開代州這天,命令雲州的百姓先走。我軍到達應州。契丹軍隊必定來阻止,這時便命令朔州的老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穀。到時再派遣一千名強弩手排列在石碣穀口,並派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麽這三州的百姓就可安全撤離了。”

    監軍王侁和劉文裕表示反對,指責楊繼業消極避戰。

    楊繼業沒辦法隻好答應出戰遼兵。臨行前,楊繼業請潘美在陳家穀兩廂埋伏下援兵接應。

    潘美立即和王侁率部在陳家穀口(今山西朔縣南)排好陣勢。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他們以為楊繼業已打敗遼軍,就帶領軍隊離開穀口。楊繼業奮力苦戰,從中午時分一直到傍晚,慢慢退到陳家穀口。

    楊繼業看見陳家穀口沒有伏兵,立即捶胸大哭,他再次率領部下殺入遼軍陣中,身受幾十處傷,士兵幾乎全部戰死,最後楊繼業的坐騎受了重傷不能行進,契丹兵將四麵圍上,俘虜了楊繼業。

    楊繼業被俘以後,遼國的蕭太後勸降,楊繼業仰天長歎說:“皇上對我有厚恩,原以為可以伐敵衛邊報答皇上,誰料反被奸臣所害,致使皇帝的大軍戰敗,我還有什麽臉麵苟活呢?”於是絕食三天而死。

    可這樣的結果對於民間的老百姓來說,感情上可說不過去。堂堂的“楊無敵”咋能被遼兵俘虜呢?於是在評書或戲劇中安排楊繼業敗退到兩狼山上一所蘇武廟,死前手刃敵兵數人,最後撞李陵碑而死。這樣的死是何等壯烈,又是多麽令人蕩氣回腸、扼腕歎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