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219章 煤鐵聯營4(1/3)

    李思明目光一凝:“你對這個項目沒信心?”

    胡碧澄:“不……不是,我有信心,但是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誰也不敢打包票哪一筆生意能夠穩賺不是?你搞的這個項目投資如此巨大,回報周期又這麽長,我怕很多股東吃不消啊!”

    好些股東同樣額頭冷汗直冒:“對啊,老弟,我們不像你家大業大,我們做的都是本生意,靠著慘淡經營賺點錢,你搞的這個項目純粹是無底洞,投入的金額完全是個文數字,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看到收益,我們真冒不起這個風險啊!”

    李思明淡然:“害怕擔風險的可以退出。”

    一眾正在叫苦的股東頓時就像一隻隻被人掐住了脖子的鴨子,張大嘴巴瞪圓眼睛,卻根本就叫不出聲來。

    李思明在計劃書上補了兩行字,然後將鉛筆放下,站了起來,手撐著桌麵,俯**體看著眾人,如同一頭雄獅在盯著自己的獵物。他淡淡的:“朋友們,隻要是做生意,都必須要冒風險,生意越大,風險就越大,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穩賺不賠的買賣。相比之下,投資煤礦、鋼鐵這類重資產已經是最保險的了,隻要能熬過最初那段最艱難的時間,隻要自己別作死,讓公司正常運轉,利潤便會滾滾而來……”

    看到有人一臉不讚同的要開口反駁,他搶先一步打斷:“可能有人會現在煤鐵生意都不好做,在國內賣不出去,出口國外又爭不過歐美的工礦企業,投入大,風險高,回報低,劃不來……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吧?”

    在座的股東們十個有九個點頭。可不是麽,現在的煤鐵生意真的太難做了,你們以為朝廷沒有努力過?不,洋務運動搞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朝廷就嚐試過在徐州搞煤鐵聯營了,並且煉出了鋼,送到了金陵機械局。金陵機械局用徐州產的鋼成功製造出了二磅後裝線膛炮,李鴻章讚譽徐州利國鐵礦所產鐵質甚美,煤亦合用,水陸交通方便。遂指派海軍衙門盛宣懷宮保策劃開發,可以,都差不多水到渠成了。然而,兩年後,也就是1888年,這個項目還是吹了。現在沿海地區那一大票的工廠、造船廠、兵工廠、機械製造局,寧可從歐美進口自己所需的煤和鋼鐵,也不願意花點心思去開發屬於自己的煤鐵產業,因為從外國進口可比自己挖煤煉鋼保險得多,也省事得多!

    這就把中國的煤鐵產業逼到了絕境,鋼鐵產業就算了,一個勉力經營的漢冶萍占了中國鋼鐵產量的九成,全國都在喊著要師夷長技以製夷,要改革維新,可壓根就沒有哪個地方有那個勇氣去做最需要做的事情,辦第二個漢冶萍。就連煤炭產業也很糟糕,很多地方產的煤根本就賣不出去,沒人要。投資礦業沒錢賺已經成為共識,三歲孩都知道。

    李思明:“從短期來看確實是這樣,現在投資煤鐵產業是真賺不到錢,相反還很容易虧本。但是……諸位,這種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的,我們的國家也在發展,我們國家也要造槍、造炮、修鐵路、造戰艦、造輪船,這些都需要海量的鋼鐵。別的不,現在不是正在修隴海鐵路嗎?整條隴海鐵路需要消耗多少鋼鐵?咱們就先不整條隴海鐵路了,光是從徐州到海州(也就是今的連雲港)這一段鐵路就得消耗多少鋼鐵?如果再修一條從徐州到南通的鐵路,又得消耗多少鋼鐵?這些都是錢啊!隻要這些工程動工,你們還怕賺不到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