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218章 煤鐵聯營3(1/3)

    李思明一行來到礦山的時候,數以千計的工人正像螞蟻一樣在礦洞中鑽入鑽出,工地上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嗆人的塵埃籠罩著整個礦山,令人窒息。

    這是整個江蘇最大的煤礦開發項目,但是這個“最大”真的有點兒令人汗顏,數來數去也就六七個礦洞,一一百來噸煤的產出而已,放到歐洲根本就不夠看。當然,這也不能怪胡碧澄,徐州煤礦自開采以來,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虧本經營,僅僅是生存下去便已經很費勁了,還想把礦山做大做強?難!

    李思明看到不少渾身滿是煤灰,如同非洲黑人一般的礦工背著裝滿煤的簍子,艱難地從礦洞裏爬出來,不禁皺起眉頭:“為什麽不使用礦洞軌道礦車?這樣一簍簍的往外背,效率多低哪!”

    胡碧澄苦笑:“誰不知道礦洞軌道礦車運輸起來效率是人力的千百倍?但我們沒錢采購這樣的設備!”

    李思明歎氣:“老胡啊,在歐洲,像你這樣的煤老板早就腰纏萬貫了,你卻連軌道礦車都買不起,簡直把煤老板的臉都給丟光了啊!”

    胡碧澄瞪了他一眼:“會不會人話的?”

    李思明:“不會!”

    簡單的,清廷又是官營又是民營,折騰了幾十年,賈汪煤礦公司也沒折騰出個南北東西來,這規模,別幹不過現代那些國營煤礦公司了,連那些山西黑煤礦老板都幹不過。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隻能將產量維持在每年三萬噸左右,這兩年托了淮安府高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大增的福,產量有所提高,今年有望突破四萬噸,聽起來不算少,但是跟徐州地區那二三十億噸的煤礦儲量相比……

    還是跪吧。

    他們挖了這麽多年,也隻挖了一些淺層的煤,深層的連邊都沒碰著。照這效率,徐州的煤夠他們采到地老荒。

    就連老宋這種對采礦一竅不通的人都嘀咕起來:“這效率也太低了!一年就產出這麽點煤,我們的投資什麽時候能夠回本啊!”

    胡碧澄一腔怨氣幾乎凝成實質:“怨我咯?”

    老宋:“……”

    參觀完煤礦,李思明一行又去參觀鐵礦。

    利國鐵礦分布區域比較廣,由一百多個礦體組成,由於礦石有害元素含量低,品位高,讓人垂涎,清廷多次試圖開采。最近的一次是1909年,胡碧澄上書兩江總督端方,希望能夠得到財政支持,搞煤鐵聯營,充分發揮徐州煤鐵礦資方麵的優勢,也扭轉賈汪煤礦有煤賣不出去的窘境————煉鋼肯定需要用煤的。端方原本對此很感興趣,準備經些支持的,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因為朝中政局變動,被調回了京城,煤鐵聯營的計劃連個PP都沒來得及做出來就告吹了。不過胡碧澄還是拉到了兩名廣東商人入股,投資二十萬銀元開采利國鐵礦。倒黴的是,這兩名廣東商人在今年的橡膠股災中虧掉了褲子,二十萬銀元隻投了一半就沒有下文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