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再造中華

第100章 重炮(1/3)

    “今,那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請我們觀摩了一場軍事演習。這場演習的內容是一個步兵連進攻一個步兵連據守的陣地,這個設定讓人驚訝,因為按照我的經驗,必須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和猛烈的火力掩護,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攻破一個步兵連的防線,一個連進攻一個連,那跟自殺沒有任何區別。”

    “對抗雙方的火力都是對等的,由於還沒有裝備機槍,他們隻好用木頭做的機槍代替。防禦一方有數門前裝滑膛炮,不斷發射空包彈,每一次發射都會將幾名動作不夠標準或者老練的進攻者掃入傷亡名單。進攻一方使用的是一種類似臼炮的武器,加工很粗糙,但很輕便,可以打出非常彎曲的彈道攻擊躲在高地斜麵後的敵人,或者直接砸進戰壕裏。他們用這種輕便的炮不斷發射煙霧彈,守軍據守的防線很快就讓煙霧給籠罩了。然後他們發動了衝鋒,衝鋒的隊形很鬆散,每名士兵之間間隔至少七米,三個人一種,用古怪的口令和手勢溝通,在班長的指揮下快速衝向敵軍陣地,一個連按照這種戰鬥隊形展開,硬是給人一種人浪翻滾、漫山遍野都是衝鋒的步兵的錯覺,那氣勢真的是太嚇人了!守軍的陣地兩翼幾乎在轉眼之間就被擊潰了,進攻者從兩翼撕開的缺口直插防禦縱深,打穿了整道防線,然後巧妙地迂回,讓守軍主力陷入了兩麵受敵的困境,很快也被擊潰了。最終,指揮部判定防守一方傷亡超過百分之六十,陣地失守,而進攻者的傷亡僅百分之二十。”

    “在火力對等、兵力對等的前提下,進攻方與防守方打出了一比三的交換比!”

    “我的隨從,富有實戰經驗的卡恩少校對此表示不屑,他認為是指揮部一廂情願,在實戰中不可能有這樣的交換比。於是,指揮部給他和幾名軍官配備了翻譯,讓他來指揮防禦,依舊是兵力對等,火力對等,雙方對打一場。”

    “結果他指揮的那個連隊很快就崩潰了,連他都當了俘虜。演習結束後,他整個人都顯得很迷茫,一直對我他不明白,明明進攻方隻有一個連,卻能給他至少一個加強營向自己殺過來的錯覺,讓他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這裏頭固然有他和部隊溝通不暢、指揮不靈的原因,但也暴露出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習慣了應對以密集隊形發動衝鋒,在軍樂聲中向陣地大步走來的歐洲軍隊進攻的普魯士軍官麵對這種表麵看似鬆散,實則組織嚴密,如同水銀泄地一般的攻擊,完全無所適從,被擊潰並不意外!”

    “李向我表示,如果是實戰,卡恩少校指揮的普魯士步兵連可能會輸得更慘。因為在實戰中他們每個班都會有一挺輕機槍,連隊擁有至少四門輕型迫擊炮,每個步兵都會裝備五六枚木柄手榴彈,此外每個班都會有至少兩名拿著爆破筒的爆破手。他們會讓神槍手盯著機槍手和軍官打,冒頭一個就敲掉一個,同時以密集的迫擊炮火力掩護主力以鬆散的衝擊隊形迫近,讓機槍手衝在最前麵以疾風驟雨般的掃射壓製住戰壕裏的火力,步槍手往戰壕裏瘋狂投擲手榴彈,瞬間給予戰壕內的敵軍巨大傷亡,爆破手再將五六公斤重的爆破筒甩進戰壕中,等炸完了,步槍手上刺刀或者拔出工兵鍬、戰壕杖之類的短兵器躍入戰壕中清理殘敵……當他們躍入戰壕的時候,戰壕內很難再有有組織的抵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