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

生活的美學(1/5)

    所謂生活質量,是講究生活的規律、環境的整潔、家居的安寧、居住的安全、飲食的正常;每家人士和諧友愛,社會活動安詳有序,工作定時,忙閑適中,晨起晚睡,皆有規律。

    慢慢來

    在凡事講究快速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的腳步都像時鍾上緊了發條,分秒不停地向前奔馳。可是在追求快速的同時,有時也會“欲速則不達”,甚至產生一些負麵效果。例如,科學家發明高空快速飛機,因為響聲太大而被勒令停止;摩托車取下消音器加速行駛,也是因為噪音太大而遭到取締。

    人生不能一味地求速成,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間萬事都有它的平衡之道,“慢慢來”是對治速成之弊的重要法寶。關於“慢”的好處略述如下:

    一、慢工可以養藝。古語說“慢工出細活”,所以“精雕細琢”就是要靠慢工慢慢來。一些藥效迅速的特效藥,也要經過大藥廠經年累月的試驗;農作物的改良,也是經過多少農業專家長時間的苦心試種培植;很多偉大的工程,都靠慢工成就。揚州有一位婦女,花了六十年的時間,用頭發繡了一尊觀世音。我曾親見澎湖一位小姐,花了五十年歲月,隻照顧了兩位病人。看起來她們的成就有限,實際上她們自我的生命都已經永垂不朽了。

    二、慢跑可以養生。現在醫學證明慢跑可以養生。長跑、快跑,隻適合少數運動員在競技場上大顯身手,一般真正的養生,要靠慢跑。老虎雖然凶猛,隻能三撲;烏龜慢走,但可以從早到晚,持續不停。天空的雲朵,快速聚攏,但也快速消散;潺潺的流水,可以細水長流,終年不會幹涸。因此,慢跑可以養生,值得推廣成為全民運動。

    三、慢言可以養量。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但是有的人拙於言辭,平時總是沉默寡言;也有的人好發議論,喜歡高談闊論。所謂“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語言的得失,其影響之大,人人知道。隻是一些好發表高論的人,不善克製自己,不能忍之於言者,很容易隨性發言,很多話不經思考就脫口而言,一旦惹出麻煩,才來悔不當初。其實這是個有聲的時代,不能不發言,不能不表達;但是噪音、雜音為人所不喜,所以發言要有所節製,尤其要講究內容。假如能慎言,不但能表現自己的涵養,而且可以增加語言的分量與重要。對於好言者,沉默是金,慎言養量,不能不思之。

    四、慢活可以養壽。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速,每天都是分秒必爭地向前衝,由於緊張、壓力,造成許多現代文明病。假如能把生活步調放慢一些,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可以慢慢來;開車不要超速,應該遵守交通規則;講話不要像機關槍、連珠炮,可以慢慢地表達。平日生活裏,不要有太多的趕場,不要完全為別人而忙,有時也要為自己而活。思想反應不要太快,何妨遲鈍、笨拙一點。每事不一定都要跟人競賽,也不必每日加班。經年累月不休假,即使機械也會磨損,何況血肉之軀更要保養,因此現代人要想長保身心健康,慢活不失為養生之道。

    ·佛光菜根譚·

    唯有愛惜力量、養深積厚,才能蓄勢待發,實現理想;

    唯有愛惜眾緣、尊重包容,才能群策群力,共成美事。

    不急不急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提出為我立傳的請求時,佛光山的弟子們都不讚成,我自己也不想要。但是基於社長高希均教授與我多年來的情誼,也隻好勉強答應。高教授派符芝瑛小姐負責撰寫編著,記得符小姐第一次與我會麵時,冷冷地說道:“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會信仰佛教,今後兩年,我將會出現在您的身邊從事采訪的工作。您不必管我,因為我隻是在工作而已。”我感受到這些話帶來的壓力,可是想想,既然答應別人為我立傳,就要有勇氣將自己攤開在陽光下,毫不隱瞞地接受別人的審核。兩年後,在西來寺的皈依典禮中,赫然發現符小姐竟然也夾在信徒當中。結束後,我好奇地問她為什麽改變主意了,她坦然答道:“我等不及了!”最初在她寫《傳燈》前,我認為符小姐沒有人情味,但是後來,我覺得她是一個很有慧根的人。

    我們要在這個世間生活,秘訣隻有一個,那就是“退讓”。退讓的訣竅,至少有如下八個方麵可以實施、應用:

    一、不急不急,禮讓第一。根據統計,十次車禍九次快,所以在交通安全的規則上有說“不急不急,禮讓第一;讓一步路,保百年身”。行車要互相禮讓,尤其對麵來車,更要禮讓,否則別說兩車對撞,就是兩車擦撞,都可能車毀人亡。

    二、不急不急,安全第一。過去的人在外行船走馬,遇有盜賊出沒,或是洪水急流等危險的地方,總是小心謹慎,所謂“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人生不在爭取那麽一刻、一時、一次,無論做什麽,人生多的是機會,所以不急不急,你有安全,才有未來。

    三、不急不急,謙虛第一。做人處事,遇有利害關係時,不要看得太嚴重,各種是非得失,也不必太認真。和人相處,不要凡事計較,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爭得麵紅耳赤,彼此劍拔弩張,應該懂得“不急不急,謙虛第一”,在適當的時候謙虛退讓,才能安全。

    四、不急不急,守法第一。生活裏,我們希望凡事要快、要順,但有時候守法很重要。例如,蓋房子要申請執照,政府法令要求這裏要加個柱子,那裏要加根棟梁,你要照做,不要為了圖快,反之欲速則不達,所以要“不急不急,守法第一”。

    五、不急不急,耐心第一。現代的人出門在外,經常塞車;買個東西,總要排隊。這時都要耐心等候,不能著急。甚至打個電話,叫商店外送餐飲,再怎麽快,都要時間,你不能著急。所以“不急不急”,你要有耐心,才是第一。

    六、不急不急,大眾第一。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有社會大眾。做任何事,我希望捷足先登,別人也要快一點達到目的;我要即刻完成,別人也希望加速成功。有時候,我們和大眾走在人生的同一條路上,隻有謙讓,別人才會對你有好感。尤其在人群裏,唯有“不急不急,大眾第一”,才能相安無事。

    七、不急不急,婦孺第一。過馬路時要禮讓老弱婦孺,坐公車時也要讓座給老弱婦孺,乃至有吃的、用的都要老弱婦孺優先。我們先尊重老弱婦孺,凡事“不急不急,婦孺第一”,繼而養成以“別人第一”的性格,在社會上創業就容易成功。

    八、不急不急,倫理第一。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尊重倫理關係。例如,吃飯時,長輩父母先吃;坐位子時,師長前輩先坐。凡是有什麽優待的機會,都能尊重倫理,不逾越分界。懂得“不急不急,倫理第一”,這是做人的根本。

    綜上所說,不急不急,和諧第一;不急不急,和平第一。如果我們的生命能因“不急不急”而得到安全保障,隻要能多活一天、一年,就可以多做許多事,何必急於一時呢?如果為爭取分秒而失去一生,多麽劃不來啊!

    ·佛光菜根譚·

    粗者與人鬥力,愚者與人鬥氣,

    慧者與人鬥智,賢者與人鬥誌。

    取舍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個珠寶商正為國王穿珠,見到一比丘前來乞食,就入內取食;不料,珠子從桌上滾到地下,被一隻白鵝吞了下去。珠寶商出來後,不見了珠子,誤以為比丘竊取,以竹杖鞭打比丘,比丘什麽都不說,默默挨杖鞭。直至身上血流濺地,白鵝引頸舐血,珠寶商盛怒,一棒將鵝打死,比丘才說出珠子被鵝吞食。珠寶商遂殺鵝取珠,並向比丘懺悔。當問明為何不事先說明原委時,比丘說道:“我若說出鵝吞去珠子,則鵝命將難保;現在鵝已被打死,我才說出真相。”

    我們每天的生活裏,都有我要、我不要,在取舍之間要做抉擇。我們一生當中,也有多少關於自己的前途、名節,理智上是取是舍,也都在要與不要之間必須有所揀擇。人生其實時時都在取舍之間,關於人生的“取舍”略述如下:

    一、倫理上的取舍。我們在家庭裏,有父係的倫理與母係的倫理,另外社會上有社會的倫理、工作的倫理、朋友之間的倫理。這些與我有關係的人士,我對他們要取要舍,應該到什麽程度?例如,父母和兒女同時受災難時,你是先救父母,還是先救兒女?所謂取舍之間,有輕重緩急,你養成習慣以後,遇到倫理感情上的是非得失,應該就懂得如何處理了。

    二、法律上的取舍。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在兩旁沒有警車監視的情況下,你的車速是遵守規定,還是超速?這就考驗你平時守法的精神。因為人都有僥幸心理,“人家不知道”“我隻做這一次”;但是,在法律上萬一你取舍不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三、利害上的取舍。一般人,凡是對我有利的,就是我所要的;於我不利的,是我所不要的。當然,取我所要,舍我所不要,人情之常。但是,如果一件壞事,是對你有利的,你應該做嗎?一件好事,對你是不利的,你應該拒絕嗎?所以,你是不是自私?是否以自我為中心?是否自我主義者?在利害取舍間一試即知。

    四、情義上的取舍。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看金錢多少決定自己幫不幫忙,所謂“銀貨兩訖”。有時候金錢之外還有友誼的關係,還有交情的關係,還有道義上的關係,你是應該給予幫助還是加以拒絕?人與人的關係,除了金錢之外,如果能注意到還有情義上的、道義上的、因緣上的關係,人的品質,就能在取舍之間不斷升華。

    五、善惡上的取舍。一切事情有大善大惡,有小善小惡,有不善不惡。有的看起來是善,實際上是惡;有的看起來是惡,實際上是善。例如,警察取締違法,看起來是不近人情,實際上維護社會秩序是盡責;父母打小孩,看起來打罵過分,實際上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所以,吾人的心中每天就是在善惡裏翻滾,所謂“天人交戰”,你在善惡上如何取舍呢?

    六、正邪上的取舍。行為、思想、語言,隻要表現出來,別人就會用正邪、善惡、好壞來評鑒你。社會上所以紛亂就是因為善惡、正邪不分。明明是一個欺騙的行為,行的是邪事,但他用美麗的語言或假借宗教的名義來行之;明明言語不當,但是他認為用邪行能使你畏懼,使你忌諱。社會上正派的人很多,但因為他不能像商業一樣,在臉上掛個正字標記;社會上的邪人邪事也很多,但也不能一一拆穿。正邪之間,就靠你的智慧去辨別、取舍了。

    ·佛光菜根譚·

    人的苦樂,不少是由他人引起的。

    肯惠施快樂給別人,不但自己能離苦,

    往往也能得到快樂的回饋。

    不後悔

    有一學僧向雲居禪師請開示如何不懊悔。雲居禪師說,通常人有十種後悔,隻要把“不”字改為“要”字就可以了。這“十後悔”是什麽?一、逢師不學會後悔;二、遇賢不交別後悔;三、事親不孝喪後悔;四、對主不忠退後悔;五、見義不為過後悔;六、見危不救陷後悔;七、有財不施失後悔;八、愛國不貞亡後悔;九、因果不信報後悔;十、佛道不修死後悔。能把“不”改為“要”,即“逢師要學,遇賢要交,事親要孝,對主要忠,見義要為,見危要救,有財要施,愛國要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就能有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你後悔過嗎?後悔,令人懊惱,令人遺憾,令人傷心,令人難以追補,可是,人卻經常後悔。假如一個人可以多方考慮,思想周密,就不容易後悔。怎樣有一個“不後悔的人生”,有四點意見提供:

    第一,有所發言,必莊重。無論你在什麽地方講話,都要莊重不要輕佻發言。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假如你的態度誠懇、真實,莊重地發言,自然不會引起他人的誤會,事後就不會後悔了。

    第二,有所措施,必籌謀。人生無論做什麽事,總要有個預先的計劃。你必須先有個籌劃、商量。你把它安排個一二三四,有了步驟,有了程序,有了因緣,有了內容,這樣就不會匆忙決定,做起來就不會懊悔。

    第三,有所決斷,必谘詢。無論你做什麽事情,常常要有決斷。做還是不做呢?這樣做好還是那樣做好?要做大還是做小?不管你怎樣做,都必須要向上級谘詢,或者和部下會議商量,如此你所有的決斷就會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讚助,否則一意孤行、獨斷獨行,沒有人擁護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