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佛教人間化——一九八五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3)

    除了僧團,信徒大眾也是佛教重要的一環。去年信徒會員代表大會特訂:凡是佛光山會員信徒,皆要進入有組織的製度,在完善的人事製度下,與僧眾共同為佛教努力,並且決議通過每年農曆二月一日為“信徒香會”。

    慈善事業上,一月份,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以冬令慰問車,至大樹鄉所屬十八個村莊,慰問貧寒及傷殘民眾,並各贈毛毯及其他日用品;嘉義圓福寺舉辦冬令救濟,發放賑濟品;普門寺信徒廖林水玉居士,捐贈本山施診醫療隊巡回救護車;普門寺“友愛服務隊”本年度擴展社會慈善、救濟、福利等服務,總名為“友愛中心”;佛光山施診醫療隊自八月起,由每周一日增加為每周五日,至各地巡回義診。去年春節,也在龍亭內,設有終年免費的施茶服務。

    在此要感謝諸位發心支持,共同成就這些慈心善舉。今後,更願透過各項慈善事業,照顧孤幼、貧病、老弱無依者,並且普被飛禽走獸,澤及生者亡靈。

    佛光山上輝煌殿宇及一切硬體設備,已受到各方認定。去年初,在“新聞局”安排下,德國的國家電視公司來台拍攝“佛教在台灣”,並選擇普門寺“供佛齋天法會”為拍攝重點。“新聞局”黃洪海先生及“華視”采訪組人員,陪同巴拿馬第二電視台前新聞部主任,現任“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路易斯·卡裏歐先生,專程拍攝佛光山的精神特色。

    還有,荷蘭雷戴爾克市市長費琅客先生及多位建築師、智利第十三電視台主持人及攝影師,來山拍攝紀錄片;《讀者文摘》記者維那可,專程訪問報道佛光山等。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靠著雙足遊走恒河兩岸。如今,我們借著現代新聞媒體資訊發達之便,把佛陀慈悲的教法,散及世界各地的角落。台灣寶島已在國際上走出一片天地,在振奮欣喜之餘,我也盼望佛教能具有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宏觀。

    佛教不僅要走上國際,寺院之間的聯誼也是不可少。過去一年,我們與各地友寺往來十分活躍,如應證嚴法師之邀,前往花蓮與印順導師、真華、戒德等十位法師,共同主持“慈濟綜合醫院”破土灑淨儀式,我也讚助台幣十萬元,聊表寸心;四月,我受台中慈善寺住持振光法師的邀聘,參加推動佛教弘法事業晉山升座典禮。

    東勢明山寺住持藏心法師邀請我,至明山講堂宣講“從生活到生死”、“從修身到修心”、“從做人到成佛”;到北港媽祖廟作佛學講座;應台北五股智光禪寺住持如學法師之邀,參加其開山十周年及大殿落成典禮;至高雄元亨寺,在其大殿落成典禮舉行的佛七法會中,為信徒開示;受邀參加汐止彌勒內院舉行慈航法師圓寂三十周年紀念法會,並代表致詞。

    其他,與海外教界交流的如到韓國參加第六屆國際佛教學術會議等。一月,前往美國,關心西來寺的建寺事宜,並接受“中華之聲”廣播電台的邀請,製作“佛光普照”廣播節目,每日播出半小時,很受當地華僑的歡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