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菩薩不舍一人——一九八四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3)

    此外,為了鼓勵男眾青年學佛,我們成立“男眾佛學院”,也增設了“台北女子佛學院”、“彰化福山佛學院”。欣見有愈來愈多的青年男女學佛,我們唯有加強僧伽教育,為佛教培育更多佛門龍象,使其將來都能弘化十方,利樂有情,方不辜負青年學子的發心,十方大眾的成就。

    佛光山與“中國文化大學”合辦的“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已獲得立案通過,是第一個通過正式認定的佛教研究所。對佛教而言,這是佛學研究的再提升;對社會而言,一方麵可為社會栽培印度學術專門人才,促進中印文化的關係,對張其昀博士及有心研究印度文化的人,更是一段難遭難遇的因緣。

    另外,由“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之《佛光大藏經》第一輯《阿含藏》四冊已經付梓,這是繼清朝《龍藏》之後,至今三百餘年來,再一次的修藏事業;佛光出版社也將我過去講演的內容,整理成佛光小叢書百冊,並於十月出版。我之所以辛勤耕耘於文字這塊田地,無非希望藉此讓研究佛法者及社會大眾,對佛教有全新且更深入的認識,進而把握佛法精髓,讓自我與大我的生命更光風霽月。

    讓人欣喜的,西來寺的興建計劃,經兩年審查後終於通過,相信未來必能增強東西文化的溝通、交流,豐富當地人民的生活內涵與精神思想;而“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也將在西來寺舉行,屆時必定又是一個具國際曆史意義的盛事。

    佛光山澎湖海天佛刹已於三月中旬奠基動工;十月,普賢寺舉行大雄寶殿啟用及佛像安座儀式,並由慈惠法師繼續擔任住持;十一月的萬緣法會中,佛光山地藏殿、萬壽園附設萬壽堂亦落成啟用。而佛光診所設置的雲水醫院,正式於元月五日展開巡回義診,將醫療服務送到窮鄉僻壤,這是抱持“有錢的人為貧苦的人看病”的理念,來造福偏遠地區的民眾。

    三月,舉辦的信徒大會,其殊勝及意義更勝於以往。除開幕典禮內容的創新,也於大會中頒予各別分院住持袈裟,以免逐一晉山,勞動許多信徒,同時,為參加者舉辦甘露灌頂皈依典禮。此外,海外藏胞回國致敬團德鬆活佛等九人、韓國通度寺代表鏡日法師、印度維摩拉法師、錫蘭可利德法師等貴賓的參與,更增添此次大會的國際性、融和性。感謝大家對佛光山長年護持,希望藉由每年大會的舉行,讓每個人都能尋得本性、尋得佛心、尋得信仰,將佛法深植心靈,於生活中實際應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