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菩薩不舍一人——一九八四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1/3)

    全球化是未來世界乃至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佛教間的交流往來更形重要。我發心要把菩薩道“不舍一人”的精神傳播開來。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好!

    韶光荏苒,未曾待人,在寒風暖意交互推波之下,我們又向新的一九八四年邁進。

    去年元旦,佛教文物陳列館(今寶藏館)在同樣生氣蓬勃的新時節,正式開幕了,這是台灣第一座專門典藏古今中外佛教文物的博物館。多年來我至世界各地弘法時,會一邊留意佛教文物,慢慢地收藏,目前已有將近三千件。除了文物,館內並陳列有佛教的曆史淵源、文化分布、經典佛畫,以及中國曆史人物與佛教往來的相關典故等。讓信徒遊客從觀賞中,對佛教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和了解。

    感謝名畫家呂佛庭贈送長達四百餘頁的大字正楷《金剛經》;韓國禪畫大師石鼎法師贈送達摩禪畫;新加坡福海禪院宏宗法師贈送玉製如意古董,還有,馬壽華和王雲五先生在佛光山開山之初,為作建寺基金所募集的二百多幅書畫等,都為陳列館增色不少。

    佛教文物陳列館的設立,意在提升社會大眾的精神生活,在元旦之際開館,象征這一年將如這些古物,含藏著曆史的精致與智慧,展現給現代的人們。在此,也感謝郭乃彰小姐對於陳列館的布置與管理出力甚多。

    去年年初,我帶領“佛光山印度朝聖團”一行八十四人,遠赴印度巡禮聖跡。再次踏上佛陀祖國,內心可謂悲欣交集,對佛陀的景仰,是無以言之的孺慕情懷;對印度佛教的衰微,則因傷痛不忍而思奮起。

    目前佛光山發展迅速,大家對外界應有相當的認識,不可閉門造車。唯有走向世界,貼近人群,佛教始能深入社會民間,契合人心所需。希望佛門弟子皆能發心立願,為佛教擴展新路,讓印度乃至世界各地,重新展現佛教的光輝。

    在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金明法師,及新加坡佛教界安排下,九月,我也率領“佛光山馬新佛教弘法訪問團”,至兩國進行密集的弘法、訪問活動。十四天的時間,我及心平、心定等一行二十餘人,參訪了各大佛教道場,走訪新馬的政要首長,如:新加坡教育部高級官員洪金珠,馬來西亞拿督劉惠城等,並舉辦了十幾場佛學講座及皈依三寶典禮、座談會。所到之處,每場都有兩萬人以上的人潮,可說是人情濃厚,令我們不時感受到當地華僑、信徒們的熱情與求法之熱切,以及教界長老的關心與厚待。對於他們為當地佛教事業推展所做出的努力,更是萬分敬佩。相信在他們的積極、奮勇下,未來新馬佛教的發展必能輝煌而燦爛。

    全球化是未來世界乃至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佛教間的交流往來更形重要。除擴大國際弘法活動外,我們也提供各國青年研習佛法的機會,目前已有來自斯裏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加拿大、泰國、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學生,在佛光山研究佛學。期待他們都能像玄奘大師一樣,把中國大乘佛教的菩提種子遍植十方土壤,使得大乘佛教能夠在世界各國開花結果,芳香供養法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