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入寶山不空歸——一九八三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3)

    教育方麵的表現更是可觀。普門中學去年三月接受高雄縣“教育局”正式評鑒,不僅教學設施完善,深獲肯定,優良的學風及辦學精神也獲得讚許。無獨有偶,佛光山大慈育幼院於四月接受“內政部”首次評鑒,評為優等。這種種嘉許,對於盡心推展各項教育事業的我們,可謂莫大的鼓勵。

    為了國際弘法的需要,早在開山之初,我即派慈莊、慈惠、慈容、慈怡、慈嘉法師等人前往日本求學,而今都能擔當大任,住持一方。負笈日本四年的依空,也不負所望,順利取得東京大學印度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學位,載譽歸國;普門中學應屆畢業生依超考取成功大學外文係,教人不勝欣慰。我亦在普門中學設立獎學金,鼓勵青年學子用功讀書,充實自身學識。

    另外,私校法修正案於二月經“教育部法規會”通過,今後各大學設立宗教係所或經立案之宗教院校,設立宗教科目已屬合法。經過教界多年努力,佛教教育終於納入正軌,佛法更因此能正式踏入大學校園,這不僅是宗教之福,更是莘莘學子之福!

    在家信眾的佛法教育也是值得重視的。覺華園完工後,更設立“民眾圖書館”,開放給信徒、遊客使用,采開架式自助借閱方式。希望藉此讓所有入寶山的人,都能滿載法寶而歸,進而為社會營造清新的書香氣息。

    去年二月舉行的“一九八二年信徒大會”,安排了七十位引禮師分班教授學佛行儀,我也以“如何做個在家信徒”為題,為大家作一場專題講演。還有,弟子將我在各地講演的內容,整理成的《星雲大師講演集》,第二集也在六月出版了。希望能提供一些愚見,以供大家研究佛學,乃至待人接物上的參考。

    過去一年,來山訪客可謂絡繹不絕。十月底,蘇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來訪,當他參觀大雄寶殿時,很自然地合掌禮敬,流露出對宗教與文化的尊敬,對於佛教學院及各項建築藝術亦讚賞有加,頻頻讚歎其中的稀有難得,更留下親筆簽名作為紀念。

    謝東閔先生、郝伯村、韓國佛教曹溪宗中央宗會事務處處長金法長法師、名政論家丁中江先生與“外交部長”丁懋時先生、“中國文化大學”印度研究所師生、台大法律係學生,及“中國電視公司”工作人員等,均來到山上參學。衷心希望他們能把真正的佛法帶回自己的國家、團體,讓佛法常留心中。

    九月底,蔣經國先生約見宗教界代表,我與白聖法師、張培成等十人應邀前往。談話中,蔣先生期勉各宗教倡導儉樸生活,發揮改善社會風氣的功能。另感謝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會長蔣彥士頒給我“華夏獎章”,鼓勵我對加強佛教交流活動所作的貢獻。我感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樂於接觸佛教,並給予高度的評價。由此,可以看出佛教給予世人的利益,已獲得各界的肯定。

    走過五十多年的僧侶歲月,我明白弘法利生,推動人間佛教,必須有無限的方便、無量的法門。現代科技即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利器。在電視傳播裏,佛光山從“甘露”到“信心門”的製作,無不希望藉由媒體,將佛法弘傳於社會。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去年,由“中國電視公司”製播的“信心門”節目,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社會建設金鍾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