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為弘法不惜一切——一九七六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2)

    還有一件盛事,旅日僑僧仁光法師,獲悉台灣有一所栽培佛教僧才的“叢林大學”,他欣慰法寶傳承有人,也有感青年所擔負的重要使命,決定將世界珍貴的《鐵眼版大藏經》,贈送給佛光山叢林大學。由於日本人對國寶文化特別重視,在出關時有些阻礙,輾轉經過多方麵的設法交涉,才獲得日本文務省通過,安全抵達台灣。為尊重這無價之寶的“文化財”,我率領佛光山全體大眾,披搭袈裟,在山門前列隊迎接至大悲殿,而後將藏經迎入甫建設完成的“叢林大學”。

    佛光山秉持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願力,於慈善事業方麵設立了生老病死等不同機構。去年六月,佛光山大慈育幼院舉行院舍落成典禮。育幼院的成立可說是眾多善美因緣的成就:徐槐生先生發起創辦,謝義雄先生響應捐地,還有各位董事的支持,東方佛教院第四屆學生發起義賣,前任院長慈嘉法師的經營,以及現任院長慈怡法師的籌劃等等。另外,國際兒童村台灣區負責人陳德曾先生建議,可與之合作,改組為“佛光山國際兒童村”,為全台第二個國際兒童村。並預計增辦幼兒園,增加鄰近鄉村幼童進學的機會。

    對於育幼院,我們始終持守幾個原則:一、不叫窮,為預防兒童心理創傷,不以院童為號召來獲得社會金錢的讚助。二、不讓人認養,讓每位幼童安心地將育幼院當做自己的家,他們都是佛光山裏的王子與公主。三、穿著要講究,上學讀書盡量給小孩新衣新鞋,讓他們覺得在外麵很榮耀,能有尊嚴地和同學們平等相處。

    去年初,台中市興中街爆炸,引發大火災。高雄壽山念佛會馬上發起冬令救濟,由會長曾進朑將款項托“中國時報社”代為轉交災民;同時宜蘭縣佛教支會撥了七千元,請台中佛教支會代為轉贈災民。在歲未冬殘之際,除了這項冬令救濟活動,對於仁愛救濟院、大慈育幼院,及其他老弱孤寡者,也都給予關懷和慰問。

    佛教過去的度化活動,一向局限在寺院裏的拜懺、誦經,讓人覺得佛教隻是敬鬼求福的信仰。佛光山自一九七一年來,先後在各地舉辦大規模的佛學講座,把佛教從一般的寺廟法會,提升到聞法增慧的層次。去年二月,在高雄市,我為全市各單位主管講說“動與靜的生活”;屏東國文教師研習會近兩百人來山,為他們講演“佛教與文學”;高雄師院師生來山舉辦自強活動,我也以“苦集滅道”為題作專題演講。

    十月,更首次在台北藝術館(今台灣藝術教育館)舉行三天的佛學講座,講題分別為:“從六祖壇經說到禪宗教學的特質”、“從金剛經說到般若空性的研究”、“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把佛陀的法音帶到會堂,三天講座,聽眾爆滿,萬人在台下聆聽的景況,仿佛靈山再現,祗園重光。佛教能夠躋登文化殿堂,為民眾所接受,可以說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不僅提升了佛教的形象,使佛教不隻是民間祈福膜拜的宗教,更發揮它淨化社會、美化人心的教化功能。

    佛光山正在展現驚人的生命力,它帶動沉寂已久的佛教界,給娑婆苦海的人們,無限的光明與希望。大家應該抱持“佛教靠我”的使命感!隻要我們發心發願,必能無事不辦;隻要以佛法為舟航,必能到達究竟彼岸。感謝三寶加被,龍天擁護,也祈求十方護法信徒,繼續給予佛光山支持和鼓勵。

    祝福大家

    星雲 合十

    一九七六年元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