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反省是一種學習——一九七五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2)

    數十年來,我始終認為教育不隻是學業的傳授,重要的是訓練思辨能力;對於佛教青年的培養,我亦提倡觀念要新、道德要舊、自律要嚴、行動要快,如此才能推動佛教發展。因此,對於佛光山叢林大學院的課程安排,我總是細心琢磨,用心規劃。為了讓同學們認識叢林生活及禪宗教育的精神,去年,我邀請東初法師為學生講授“叢林製度與禪宗教育”、南懷瑾教授講授“叢林製度”,也請常覺法師講授“唯識三十頌”,幻生法師講授“觀所緣緣論”。

    除此,更邀請牟宗三教授作專題演講;台灣大學李日章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及“中國文化概論”;新加坡大學佛學講師古正美教授講演“佛學與宗教”;美國加州大學李瑞爽博士及前第三院院長金博士,分別講說“美國佛教的新興”、“世界宗教應如何和平相處?”;《中央日報》記者陸震廷先生以“新聞寫作與文藝”為題,作專題演講。

    在培養學生國際觀,以及加強溝通、表達、思考的能力上,我也是盡力培養。如日本駒澤大學學生、新加坡南洋大學佛學研究會,以及日本佛教新興教派立正佼成會,舉辦環遊世界的“青年之船”成員等,他們前來本山參訪時,我都會安排他們與叢林大學院學生進行座談,彼此交換意見。我更帶領全體學生,做《法苑珠林》之分段及新式標點的工作。凡此種種,無不希望青年學子能增長見解,開拓思想領域。

    團結各國佛教,能夠加強佛教的力量,拓展佛法弘揚的範圍。所以,出任“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之後,去年四月,我率領心平、心定、慈惠、依嚴、楊慈滿、蕭頂順等人,應邀到日本參加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開山瑩山紹瑾禪師六百五十年忌辰大法會,並到日本各佛教道場訪問。香港僧伽聯合會會長洗塵法師,率領香港佛教訪問團回台也特別來佛光山參觀,增進了兩地佛教的聯係。

    過去這一年,佛光山可說是貴賓雲集,熱鬧非常。榮獲世界冠軍,甫從美國凱旋歸來的中華青棒暨美和青少棒隊員,到佛光山禮佛,也與叢林大學院學生舉行一場籃球友誼賽;六月中旬,謝東閔先生陪同蔣經國先生,二度蒞臨佛光山;十二月,省重要建設考察團顧祝同、錢大鈞等人,蒞臨佛光山考察訪問,做為宗教建設的參考;“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委員莫淡雲、洪炎秋等人,亦參訪佛光山叢林大學院暨東方佛教學院。

    五月,台視公司勾峰先生和藍琪女士、中影公司葛香亭先生,分別來山參觀;台視公司陳江先生及吳帆導演,來山拍攝《千金小姐萬金和尚》(改編自《玉琳國師》)外景;“華視”“新聞報道”節目、《中華日報》、《中央日報》、《中外日報》記者,相繼來山采訪工程及佛教學院的情況。

    還有日本神奈川縣“日華親善訪華團”、台北參謀大學副校長蔣緯國、馮啟聰、鄭為元、高雄師範學院學生、台南成功大學學生、“中國石油公司”等團體來山巡禮。另有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普魯典,來山作為期一年的佛學研究工作。

    此外,去年有五對青年男女在佛光山舉行佛化婚禮,我也歡喜地為他們主持婚禮。其實,佛教相當鼓勵青年男女到寺院舉行佛化婚禮,能以信仰為生活準則和精神力量,彼此遵守承諾,互相尊重與包容,攜手建立佛化家庭,也是人間佛教所倡導的。

    一九七四年過去了,回首間,我深深感到回顧過去,是一種反省與學習;展望未來,是一種奮起與擔當。在回顧與展望當中,我們的生命將因此成熟、圓潤,期許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學有所成、精進奮起。

    耑此 順頌

    福慧增長

    法喜無量

    星雲 合十

    一九七五年元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