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其心:星雲大師談處世和讀書

古籍故事(3/4)

    人生是汙穢的川流,要涵納這川流而不失其清潔,人必須成為大海。

    得意與失意

    劉邦做了皇帝以後,有一次生病,傳旨誰也不接見,一連多日,許多事情都不得奏報,文武百官為朝中大事非常焦急,但又不敢進宮見駕。

    將軍樊噲很惱火,就闖進宮去,一直來到皇帝床前,高聲道:“想當初,您在沛縣起兵時,何等英雄氣概,今天下已定,精神怎麽反而如此不振?您重病不和大臣商議國家大事,整天隻和一兩個太監待在深宮裏,難道您忘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時,宦官趙高假造遺詔,殺害公子與文武大臣,禍亂天下的事嗎?”

    劉邦聽罷翻身起床,馬上召見群臣,商議大事。

    “當得意時,須尋一條退路,然後不死於安樂;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後可生於憂患。”

    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墨子生病時,弟子跌鼻來探望他,就在枕邊說道:“常聽老師說,鬼神確實存在,具有帶福禍的力量。死會給正直的人帶來福,給邪惡的人帶來禍。老師您是聖人,為何會生病呢?是否您說的話不正確?還是鬼神根本就沒有製裁人的力量?”

    墨子:“雖然我生病了,但你馬上就把我和鬼神扯在一起是不恰當的。造成生病的原因很多,如風寒、疲勞、營養不均……等等都是。你的想法就是看見許多扇門,而以為隻要關閉其中一扇,這樣子小偷就不會來了。”

    故,凡事要有整體觀念,不要像瞎子摸象,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各有所長

    甘戊出使齊國,正乘船渡大河。

    船夫說:“河水不過是小小間隔,你卻不能自己渡過去,還能替國君去遊說嗎?”

    甘戊回答:“話不能這樣說,這道理你還不懂嗎?世間的事物各自都有短處和長處。謹慎老實、善良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卻不宜讓他去指揮軍隊打仗;騏驥弭這樣的良馬,它的腳力能跑上千裏路程,把它放到宮廷房間去捕老鼠,那就遠不如一隻小貓;幹將是很鋒利的寶劍,名聲傳揚天下,如果木匠拿它伐木料,那就比不上斧頭。現在拿著船槳讓船隻在水麵上上下下地隨意流動,我不如你,但遊說大大小小國家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用人哲學

    (一)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提到:

    韓信平定齊國,派人報告漢王劉邦:“齊人狡猾多變,南邊又靠近楚,如果沒有人代理齊王來統治,勢必不安定,我希望先代理做齊王。”

    這時,楚軍正在滎陽緊緊包圍著劉邦,韓信派的人一到,劉邦拆信一看,大發脾氣罵了起來:“吾被困在此,早晚全在巴望著你來解圍,竟想自立為王!”

    此時張良在旁邊踩了劉邦一腳,劉邦馬上懂得了,接下去罵道:“再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麽代理的!”

    於是就派張良去封韓信為齊王。

    用人有很高深的學問,殘兵敗卒不要緊,但要懂得用,不會用人,再精良的兵將也無用,不能讓屬下發揮所長,是主管的缺失、團體的損失。

    (二)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想辭退他。

    晏子左右的人規勸他說:“高繚侍奉先生已經多年了,您從來沒有給他什麽爵位,現在卻要辭退他,似乎說不過去。”

    晏子:“我晏嬰是一個褊狹淺陋的人,需要周圍的人加以扶助,這樣才能做得公正無誤,現在這個高繚跟隨我多年了,從來沒有糾正過我的過失,因此我要辭退他。”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