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臣

039 插曲(1/3)

    (1),龍是中華文化裏的主要圖騰、主要象征,漢族等大多數華人及越南人、柬埔寨人自稱龍的傳人。龍也是封建時代中國帝王及其它東亞各國君王的象征。龍圖騰至今約有八千年的曆史。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與白虎、朱雀、玄武並稱為四神獸。在中華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是神異動物,是行雲布雨的天使,傳說裏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太空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

    龍的原型有新中國龍化石裏的美麗瓦窯龍,有雙角但非神物。現代知名話題有1934年營川墜龍事件、1944年鬆花江陳家圍子村墜龍事件等,現在不容易斷定龍之有無,但這些話題比較知名卻是客觀事實。

    世界上龍文化存在於多神教文化區域。龍區別歐洲的Dragon(拽蚣、惡魔)。龍接近於西方早期的Seraph(熾天使),龍的正確英文譯名是“loong”。龍在世界上有巨大形象力,對龍這個詞根應該保護還是隨意使用於“西方龍”之類說法,有待認識的發展。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這些百科裏有各種分支內容)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龍裝飾、雕龍、建築裏的龍吻、元宵節舞龍(舞龍燈、耍龍燈)、二月二龍抬頭炒玉米、端午節龍舟賽等是大東亞區域的民間文化。

    (2),神異動物說:商代開始到西漢的董仲舒造土龍求雨,把龍當真實存在、神異動物。傳說的鎖龍井以鎮水,佛教則有天龍護法的著名神話說法,道教佛教都有請龍王降雨的神話故事。

    (3),上古傳說:《竹書紀年》載: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

    《左傳·昭公十七年》:“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古籍說帝舜和夏朝王室有飼養龍的活動,以龍作氏族集團的族名。

    《路史·後紀》卷十一:“當舜之時,人來效獻(獻也)龍,求能食之。高陽之後,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賜之氏白豢龍。封於鬷川,於是始有豢龍之官。”

    《九州要紀》雲:“董父好龍,舜遣豢龍於陶丘,為豢龍氏。”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雲:“帝舜氏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獲豢龍氏。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姓(氏)曰禦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飧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範氏其後也。”

    《拾遺記》說:舜時,“南潯之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放置豢龍之宮,至夏代,豢龍不絕,因以命族”。

    《竹書紀年》載:“黃帝軒轅氏龍圖出河。”“帝堯陶唐氏,母曰慶都,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堯。”山海經內經注:“鯀死,三歲不腐,刻之以吳刀,化為黃龍。”

    (4),有人曾認為“龍的真相和實體是雲”,“龍就是雲神的生命格”;“最初的龍形不過是抽象的旋卷狀的雲紋。而後來逐漸趨於具體化、生物化,並且展開而接近於現實生物界中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形象。”

    也有人指出,“幻想龍這一動物神的契機或起點,可能不是因為古人看到了與龍相類似的動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閃電的現象引起的。因為,如果把閃電作為基礎來把它幻想成一種動物的話,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條細長的、有四個腳的動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