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後記 1(3/3)

    高拱與官場那套厚黑學格格不入,他洞悉製度弊端又脫離不開製度的製約,這是他在官場難以持久立足的主要原因。高拱需要恢複曆史本來麵目,他的曆史地位應該是很高的,他的執政理念、施政舉措、關鍵時刻的抉擇,雖不為時代所理解和接受,卻不期然順應了曆史潮流,這都是值得重新認識的。

    我無意塑造高大上的英雄。毋寧說,在刻意避免美化或醜化任何人物。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說過,從古至今,變化最小的是人性。曆史是寫曆史上的人的,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都有七情六欲。曆史上找不到完人,也很難說有一無是處的壞人。至少,在這部裏,讀者看到的,都是人,承擔多重角色而又在既定製度規製下的人,他們的一切善舉惡行,都能從人性中找到動因。寫作過程中,我時常淚流滿麵。我想,這是因為我在寫人,為他們的喜怒哀樂所觸動,為正義得不到伸張而惋惜,為窺見到的人性中的幽暗而痛心!

    喧鬧浮躁的時代,手機替代書本的時代,寫書、讀書,都是件難得的事。尤其是以極大代價、寫作洋洋百萬字的曆史,不是基於某種情懷,是很難下決心的;如果不能得到多方支持、幫助,也是很難完成的。這裏,我要衷心感謝高拱研究專家、九十高齡的嶽金西老先生和他的公子嶽天雷老師,他們為我提供了大量基礎性資料,也經常交流高拱研究的動態;文學評論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的何向陽同學,經常給我鼓勵、指導;文學評論家、作家、人民日報的李舫校友,給予我諸多具體幫助;河南省黃帝故裏研究會、新鄭市有關領導,尤其是高林華會長,對我的寫作給予極大關注和幫助。

    還要特別感謝逐浪網,簽約我的這部寫實的曆史。

    老實說,我對網絡上的曆史有些看法。這可能是因為我是學曆史出身。我的老師、明史專家韋慶遠先生,憤於一些曆史和影視劇胡編亂造,發誓不再寫學術論著,專寫曆史。如今20多年年過去了,情況發生很大變化,網絡閱讀已成風氣。但是韋先生說的道理卻沒有變。所以我也要在網絡上寫曆史。當然,在網上發作品,是要冒風險的,氣量小的可能受不了。一是剛開始讀者未必接受,或者說他們習慣看那些架空、穿越作品,對寫實的、嚴肅的曆史未必買賬,點擊率和網絡大神一比,可能隻是他的零頭,自尊心豈不受到傷害?二是網上發作品,讀者評論是不留情麵的,開口就罵的大有人在。但這些都不必計較,需要一個過程。何況,我覺得在網上發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果農每天都到果園裏轉轉一樣,心有所盼。這是出版紙質書感受不到的。

    在此,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忱!

    2018年4月30日,於北京·大慧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