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七十一章(2/2)

    次日午後,李春芳命書辦前往吏部,知會一直忙於籌備大計而未到閣的高拱,明日辰時到內閣聽旨。第二天,交了辰時,四閣臣已在內閣中堂專候。須臾,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前來宣旨:

    此次得獲趙全等叛人,除加恩督撫、部臣外,輔臣殫心運謀,勞績可嘉,亦當特敕加恩:李春芳加支尚書俸,進中極殿大學士,餘官如故;高拱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尚書如故;張居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尚書如故;殷士儋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尚書如故;李春芳、高拱、張居正各蔭一子尚寶司丞;殷世儋並原任大學士趙貞吉,俱蔭一子中書舍人。

    李春芳等叩頭謝恩畢,高拱即匆匆走出中堂,往吏部趕。登轎的當兒,抬頭往西山一望,忽見積雪盈盈,不覺來了詩興,站在那裏口占五言古詩一首:《早霽出苑中望西山積雪》

    淡淡晴日暉,冽冽晨風寒。

    出苑偶西望,積雪盈層巒。

    玉鳳排空飛,白龍伏地蟠。

    顧茲麗陽候,肅氣猶未殘。

    將軍擁貂裘,誰知戰士難。

    能推挾纊恩,當為驅呼韓。

    “好詩!好一個‘將軍擁貂裘,誰知戰士難’!”張居正不知何時站在高拱的身旁,撫掌讚歎道,“玄翁此時心裏想到的竟是前線的戰士,足見胸襟!快快寫下來,公之同好!”

    “喔?是叔大!”高拱笑笑說,“順嘴胡謅,讓文壇領袖王世貞那幫人看到了,又會說不合複古潮流嘞!”

    “嗬嗬,那幫人,哪裏有治國安邦之誌!”張居正不屑地說,又伸出大拇指道,“可玄翁的詩作,不是風花雪月,‘能推挾纊恩,當為驅呼韓’!這才是玄翁此詩的詩眼!甫受皇上恩賞,即想到要為國效命,定邊安邦!”他又冷冷一笑說,“那個殷世儋,剛到閣不過旬日,就受此厚封,不知是否有愧!也不知他拿什麽回報皇上!”

    高拱淡然一笑,問張居正說:“近日為大計事忙得不可開交,老俺那裏有何動靜?”

    “老俺自是大喜過望!”張居正笑道,“想那老俺一生東奔西殺,多次臨邊請貢卻一無所獲,如今搶奪了美豔佳人三娘子,雖惹出一場風波,卻因禍得福,有了求貢之機,除了誦經謝天地,還將把漢那吉視為福星,已將趙全等的土地、人馬,都撥給了把漢那吉作為抵償。”

    “喔!如此看來老俺是真心降服了!”高拱興奮地說。

    張居正道:“但封貢之事,關節點不在老俺,難在朝中大臣和科道!我這就給王鑒川修書,讓他奏請封貢。”

    “既然要闖關,就一攬子闖一次!封貢、互市一並奏來!”高拱道,“若無互市,則和平無以確保。胡地荒涼,所需非以互市,即以戰爭,別無選擇。故無論有多少阻力,必促成互市!”

    “是這樣!”張居正興奮地說。

    高拱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就要登轎,張居正道:“玄翁,道路傳聞,王之誥要免三邊總督?”

    “哦,有這回事,沒來得及和叔大說。”高拱又轉過身道,“讓王之誥到南京任兵部尚書,戶部侍郎戴才去接他,此人持重,可任。”

    張居正因高拱要調親家王之誥的職卻未與他商榷,心中有些怨氣,聽了高拱解釋,麵子上也覺過得去了,怨氣也就消了多半,忙轉移了話題說,“玄翁主朝審,即不襲故套,別開生麵;此番大計地方官,定然也不同以往咯!”

    “走形式的事,不能幹!”高拱一揚手道,“必當核名實,求實效,示公正,開新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