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子不言利之說誤國害人至甚(1/2)

    出文淵閣正向北,過文華門,就是文華殿。今次奉旨朝議,即在此舉行。幾天前朝會上,高拱代商陳情,皇上口諭,可集有司議奏對策。這也正是高拱所想的。他想早日出台恤商舉措,遂囑內閣書辦移司,召戶部、禮部、工部、都察院、太仆寺、光祿寺堂上官及各科都給事中,到此聚議。

    交了辰時,高拱走出內閣朝房,張居正聞聲跟了出來,高拱料他有話要說,就站著候他。

    “玄翁,今日專議恤商事,玄翁奉旨主持,”張居正走到高拱麵前說,“居正意,玄翁不必多言,免得降為爭論一方。居正已囑戶部侍郎陳大春、太仆寺少卿曾省吾為玄翁代言。”

    高拱心頭一熱,道:“喔,還是叔大思慮周詳。”說罷,快步往文華殿走去。進了殿,眾人皆已到齊,他坐在擺放在兩隻銅鶴之間的一把圈椅上,看也沒有看會場,就道:“錢法業已頒旨,新舊錢皆可用於貿易,此後聽從民便,不得議來議去,徒增恐慌。故今日不再議錢法,專議恤商一節。戶部先說。”

    戶部尚書劉體乾幹咳了一聲,道:“本部接高閣老《議處商人錢法以蘇京邑民困疏》,奉旨議複,議得恤商事五:一定時估,二議給價,三嚴禁革,四裁冗費,五公僉報。”

    高拱仰臉專注地聽著,劉體乾卻再無一言。剛要質問,侍郎陳大春開言道:“適才大司農代表本部發言,卑職僅以個人立場說話。竊以為言恤商,先要端正對商業、商人之看法。”他瞥了一眼高拱,見他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也就多了幾分自信,侃侃道,“卑職生於潮汕,深知時下與開國之初已然大不同,佛朗機人所租壕鏡,不過彈丸之地的一個小島,因貿易之盛,日新月異;閩浙因海禁之開,日見繁榮。有擔心商盛而農衰者,謬也!往者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可時下蘇州、湖州等地,工商業繁榮,除漕糧足供外,竟需從他省調糧者,遂又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天下不因蘇湖之農衰而不足;蘇湖卻因工商業興盛而繁榮。商業興不惟富國,亦足以資農,非此消彼長之勢,反倒有相互資厚之效。是以要富國利民,當大力恤商興商,不必遮遮掩掩,瞻前顧後!”

    “陳侍郎,你扯遠了吧?說具體的!”趙貞吉不悅地提醒道。他因兼掌都察院,也參加今日朝議。

    陳大春不敢得罪趙貞吉,閉口不再言。轉任戶科都給事中的韓揖起身道:“訪得河西務大小貨船,船戶要繳船料,用船商人要繳船銀,進店有商稅,出店有正稅。河西務已有四處征稅,到張家灣發賣貨物,又有商稅。百裏之內,轄者三官;一貨之來,榷者數稅,商賈所利幾何而堪此?”

    “戶部、工部分設鈔關課稅,非新製,乃祖宗成例。”工部尚書朱衡辯解了一句,似是為了避免爭執,緊接著說,“本部奉旨題覆高閣老陳恤商事,當務之急是多給預支銀,以拯商人貧累。今後凡官府差委商戶采買貨物,必先預支十分之四,且半年以內當全額支付。”

    新拔擢為太仆寺少卿的曾省吾接言道:“預支銀兩固然可蘇商人之困,但這隻是治標。竊以為,時下虐商最甚者,無過於‘當行買辦’之製,言恤商當革此製!”

    高拱記起初到京城微服私訪那天,在草場街曾聽一老婦提到“當行買辦”致使商戶家破人亡之事,此時聽曾省吾說要革除,便不住地點頭。

    “當行買辦之製,乃祖宗成法,安得輕言革之?”趙貞吉不滿地反駁道,“科舉之供應,接王選妃之大禮,各衙門所需之物,如光祿寺之供辦、國學之祭祀、戶部之草料,端賴此製供役。商人以物輸於官,而官按時估付賬,各得其所,並無不當。弊生於不按時給錢,髒官勒索,禁之可也,焉能因噎廢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