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七十一章 朝會上罕見的場景(2/2)

    李春芳如獲至寶,忙回內閣起稿,以公本奏請皇上早朝。皇上免朝已久,內閣懇請,科道諫諍,今又見內閣上了公本籲請,無奈之下,隻得傳諭,二十九日如期早朝。李春芳接諭,忙召集部院正堂會揖。

    “今部院已上公本,科道也上二十餘疏,朝會時,部院大臣與科道,就不必一一再奏了吧?”李春芳以商榷的語氣道,說著,從袖中掏出一張稿箋,“春芳代言,向皇上奏事,所奏用語,請諸公斟酌。”

    待李春芳讀罷,眾人倶無異議,李春芳正欲宣布散會,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廷麵露難色,道:“除興化代言外,本院不妨代科道說一句,如此方周詳。”

    “也好。”李春芳點頭道。

    次日清晨,文武百官已列班整齊,須臾,皇上升座,禮畢,鴻臚寺讚禮官“奏事”的話音未落,一個矮小、瘦弱的人搶先出列,伏地奏道:“微臣海瑞啟奏陛下:朝臣結黨,非社稷之福。微臣於禦史齊康論劾元輔徐階之事,不能不略陳己見。齊康說徐階事先帝,無能改先帝神仙、土木之誤,畏威保位,誠亦有之。然徐階執政以來,憂勤國事,休休有容,亦足可稱道。齊康甘為高拱鷹犬,搏噬善類,罪大於高拱!微臣敢請陛下嚴懲齊康、罷斥高拱,請徐階出而視事,以穩政局而安人心。”

    海瑞雖用官話,但不少字句還是略帶鄉音,眾人屏息靜氣也隻能聽明白十之八九。因他的奏本早已為眾人熟知,故對他的一番言辭,並不感到意外。

    “臣也有本奏。”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廷出列,清了清嗓子,高聲道,“陛下,大學士高拱屢經論劾,公論皆曰當罷,然則,高拱卻覥顏留閣,不惟不自引咎,還一味詭辯,用語甚激,大犯眾怒。臣以為,不亟罷高拱,無以慰人心、穩政局。”

    皇上皺眉不語。李春芳整了整冠帶,正要出列,突然又人大喊一聲:“陛下,朝廷出了奸人,臣請劍以誅之!”

    李春芳一看,乃戶部司務何以尚。

    何以尚雖隻是一個舉人出身的九品司務,卻也有些名氣。去年海瑞下鎮撫司拷問,是時朝廷百官知海瑞已觸先帝雷霆之怒,無人敢上疏論救,惟何以尚揣度先帝似無殺海瑞之心,遂上疏請先帝寬宥海瑞。先帝大怒,命廷杖之,下鎮撫司獄,晝夜用刑。不久,先帝崩,何以尚得全,與海瑞一起出獄,一時聲名大噪。

    眾人大驚,目光齊刷刷向何以尚投來。隻見他跪在朝班中間的過道上,拜了再拜,聲淚俱下,又重複了一遍:“陛下,朝廷出了奸人,臣請劍以誅之!”

    “誰是奸人?”皇上終於說話了。

    “大學士高拱!”何以尚大聲回答。

    皇上愣了一下,厭惡地歎了口氣。

    “啟奏陛下!”李春芳急忙出列,叫了聲:“陛下——”旋即以顫抖的聲音說,“時下局麵紛擾,朝政無以推進,吏部尚書楊博、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廷及六官之長,各率其屬上疏,另有台省屬官,南北科道,交章論奏,凡三十餘疏,論劾大學士高拱,言不可一日使其處朝廷。臣以為,皇上宜亟賜高拱歸,以全大臣之體。”

    皇上又皺了皺眉,欠了欠身,低聲說:“新朝初開,何以無故遣大臣?眾卿不必再言。”說罷,一甩袖袍,起身離去了。

    百官愕然!隨即是一片議論聲。李春芳還跪在丹樨,抬頭望著皇上的背影,聽著眾人的喧嘩聲,茫然不知所措。

    張居正上前將李春芳扶起,低聲道:“興化不必煩惱,居正這就去謁玄翁,時局或可轉機。”

    李春芳抱拳揖了又揖,道:“江陵,拜托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