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六十九章 王世貞密會海瑞(2/2)

    “元美孝心可感天地,隻是目今朝廷……”楊博搖著頭,欲言又止。

    “世貞訴冤成功與否,取決於高新鄭一人!”王世貞哽咽道,“目今高新鄭脅迫首揆,擾亂朝綱,新朝幾無新氣象,天下士子莫不痛心疾首,為國家計,為收攏人心計,非逐新鄭不可!博老德高望重,何不登高一呼?”

    楊博歎了口氣:“似這般紛紛擾擾,有礙國務,人心渙散,委實令人扼腕!”

    “化解之策無他,惟高新鄭下野一途!”王世貞語氣堅定地說。

    楊博沉吟良久,歎息道:“刻下徐、高對立,有徐無高、有高無徐之勢已成。皇上仁厚垂拱,悉心委政內閣,閣揆國政所係。元翁老成持重,時望甚隆;而新鄭燥急自負,恐不能與朝臣和衷共濟,為打破僵局、盡快穩定局勢計,籲請皇上盡快決斷,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王世貞見遊說楊博目的已達,起身施禮,辭別而去。

    “哈哈哈!好,好,好!”潮州會館裏,陳大春聽完王世貞的稟報,撫掌大笑,向外拍了拍手,兩名婀娜美姬,牽手而來,陳大春擠擠眼,“元美辛苦,在此放鬆一下,我這就去稟報元翁。”

    不多時,陳大春從側門進了徐府,剛走近花廳,管家閃身出來,向裏指了指,道:“侍郎大人,老爺在見客。”

    “知道了,去吧!”陳大春一揮手道,躡手躡腳走到一個拐角處,側耳細聽。

    “元翁,皇上一再慰留,還是出而主政吧!”是戶部尚書劉體乾的聲音。

    “是啊元翁,別看某人躍躍欲試,可離了元翁,朝政無以推進,非亂套不可!”是兵部尚書霍冀在說話。

    “不是老夫不出,而是不能出。老夫德不足以服人,能不足以率眾,在閣一日,則內閣即紛擾不止,還是走開的好。”徐階回應道。

    劉體乾、霍冀忙異口同聲道:“元翁不能走!”

    “要說老夫放心朝政,也不敢這麽說。”徐階歎了口氣,“老夫所憂者,是李興化駕馭不了內閣,而強勢者又過於自負,必拋棄三語政綱,加之其人輕慢祖製,無視成憲,惟以興革為能事,恐部院無所適從,人心浮動,朝政紛擾,亂由是出,治何可求?”

    “元翁所憂,也正是我輩所擔心的!”霍冀道,說著起身向劉體乾一揚下頜,“大司農,別再耽擱了,事不宜遲,這就到楊吏部府上走一遭,吏部尚書乃百僚長,隻要他帶頭,事即可為!”

    劉體乾、霍冀禮貌周全地辭出,陳大春閃身進了書房。徐階送劉體乾、霍冀出了花廳,轉身往書房走,陳大春迎過來,興奮地說:“元翁,事協矣!”

    徐階指了指右手的紫檀雕花椅,示意陳大春坐下,做側耳細聽狀。

    “楊博不惟為百僚長,且一向處事圓潤,給人以不偏不倚、為人持正的印象,隻要他願意帶頭,則部院大臣必響應之;海瑞直臣的名望如日中天,每出一語,足以引導輿論!此二人帶頭,他人不必鼓動則自會響應。”聽完陳大春稟報,徐階欣喜地說、

    “適才戶部、兵部兩尚書似已有意上本逐高,如此看來,高新鄭大勢去矣!”陳大春激動地說,他端起茶盞喝了口茶,尚未咽下去,又一伸脖子,補充說,“歐陽一敬、李貞元已發動科道,讓齊康,也讓朝野明白,元翁不是那麽好論劾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