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四十三章 三位訪客各懷心腹事(2/2)

    “哼哼,說什麽講學可正人心!正人心,先正自己吧!”高拱冷笑說,“這不又要出嚴世蕃第二了嗎!”話一出口,又覺得失言了,忙掩飾道,“健生,你對我說這些,何意?”

    “學生要彈劾徐閣老!”齊康回答。

    “彈劾?”高拱停下腳步,“彈劾大臣是言官的權責,何以要知會我?”

    “坊間傳聞,內閣不協,師相與徐閣老處處頂牛,”齊康說,“學生是師相的門生,恐一旦發動,勢必有師相授意之說,不能不事先稟報師相。”

    “內閣不協、處處頂牛雲雲,都是唯恐天下不亂者造謠生事,健生不必信,更不要傳!”高拱回應說,“至於彈劾一事,不知會我,你願意彈劾,那是你作為言官為國家辦事,一旦知會我,就複雜化了。你彈劾他,豈不成了替我打擊對手?這樣的事,我高某不屑為,不能幹!”

    齊康失望地望著高拱,還想說什麽,高拱一揚手:“不必再說,退下吧!”

    “嗬嗬,玄翁火氣這麽大,誰惹你了?”門外傳來張居正的聲音。

    “喔,是叔大?快進來快進來!”高拱正憤懣中,聽到張居正的聲音,欣喜不已,起身到門口去迎。

    齊康忙向張居正施禮,匆匆告退。

    “怎麽,訓斥門生?”張居正指著齊康的背影道。

    “不提了,不提了!”高拱邊示意張居正入座,邊道,“叔大怎麽想起過來看我?”

    自高拱入閣,與徐階齟齬,張居正似乎隱身了,高拱幾次想找他傾訴,一想到他是徐階的得意弟子,夾在中間甚為難,也就打消了找他的念頭,心裏卻無時不念著他,終於得見,高拱打心眼裏高興。

    張居正坐定,收斂了臉上的笑意,道:“玄翁,居正昨晚謁元翁,今日又來謁玄翁,無他,朝野皆知,大局靠徐、高二相維持,居正與二相皆厚,實不忍二相水火。”

    “水火?有這麽嚴重?”高拱瞪大眼睛問。對他人,高拱一向否認內閣不協,但對張居正,他不必隱瞞,旋即歎氣道,“叔大,我從未有取代之心,隻是痛心官場萎靡,不忍國事糜爛,不得不進言,不意元翁卻不能體諒。”

    張居正道:“居正早就聽到傳聞,但如介入調息,反而把矛盾挑開了,於大局未必有利,但刻下不能再沉默了。”他頓了頓,看著高拱,以為他會問何以不能再沉默,可高拱似未聽出弦外之音,表情如常,張居正隻得繼續說,“我向元翁解釋說,玄翁一心謀國,隻是急躁了些,並無他意,請他多體諒;今日我也勸玄翁一句,刻下時局瞬息萬變,玄翁要格外當心,不可操之過急。”

    “叔大,還是那句話,相天下者無己!”高拱說,“已然位在中樞還囿於個人得失,那國家還有甚希望?”

    張居正勉強笑了笑:“嗬嗬,無己之心固然令人敬仰,但玄翁不是也對‘古大臣協恭和衷,師師濟濟’讚歎不已嗎?勸玄翁先把和衷共濟擺在首位。”

    高拱道:“我是想和衷共濟的,可總要以辦事為底線,總不能和衷共濟一意維持嘛!”

    張居正苦笑了一聲:“玄翁,不能事事頂牛,無關宏旨的,何必多言?”

    “喔!這話是對的,是對的。”高拱連連點頭。他正想和張居正商榷要辦的大事,張居正卻站起身,走到條案前,指著一個包裹問:“玄翁,這是什麽?”

    “幾件鈞州窯瓷器,姻親李登雲臨走時所贈。”高拱解釋說,“宮內有慣例,紫皇殿辦展禮,閣臣有器物即去參展,展畢帶回。昨日已展畢,今日欲帶回。”

    張居正壓低聲音說:“刻下聖躬違和,往家搬器物,會不會……”

    高拱忙道:“喔?還真是的!”他的腦海裏,頓時浮現出歐陽一敬盯著包裹看了又看的情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