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十一章 裕王處境不妙(2/2)

    馮保看了一眼左手案幾旁空著的座椅,知高拱不屑於與他並座一起,雖心中頗感淒然,也不敢流露分毫,而是討好地一笑:“高先生實在辛苦。聽說高先生從未休沐過,好不容易休沐一次,小奴又來打擾,真是過意不去呢!”

    “此處無人,隔牆無耳,快說正事吧。”高拱並不回應馮保,隻是冷冷地催促道。

    馮保幹咳幾聲,緩緩道:“高先生,李宮女今晨又誕一子,裕王殿下請高先生拿個主意。”

    “什麽?!”高拱一驚,一股怒氣竄到腦門,但又不便發作,隻好壓了又壓,起身在書案前煩躁地來回走動。

    刻下,高拱最擔心的莫過於裕王府冒出個什麽事端來,而裕王府添丁的消息傳出,弄不好會招惹出什麽是非。

    當今皇上修玄崇道,追求長生不死。在皇上心目中,詛咒他速死的,莫過於儲君。皇上身邊的道士陶仲文,當年就提出“二龍不相見”的建言,謂不能立太子。可是,在群臣一再懇求下,皇上不得不立了太子。不料,太子行成人禮次日即暴卒,此事令皇上對陶仲文的話深信不疑。幾年後,皇上的八個兒子中,六個先後夭折,隻剩下康妃所出的裕王和晚他不足一個月由靖妃所出的景王。潛在的儲君,似乎成了追求長生不死的皇上最大的威脅,也是他最為厭惡和極力防範的對象。裕王已是事實上的長子,他的處境因此變得極端危殆,遭受的摧殘也是常人所難以理解的。

    裕王十六歲方出閣開府,他想見自己的生母康妃,皇上不允;康妃去世後,禮部擬定了葬典,被皇上斷然駁回,甚至不允許裕王去為生母送終,裕王與生母生不得見、死不得訣。後來,裕王成婚得子,當時即為皇上的長孫,可是,皇上卻不許群臣稱賀,不準按製頒詔;不久,這個王孫就夭折了。裕王的元妃薨逝,按製稱“薨”,皇上卻不準,隻許稱“故”。裕邸經費拮據不堪,還時常不按時撥付,有時竟一拖三載,例行賞賜也每每被截留不發。

    那時,雖然裕王是皇上僅存兩子中的長子,可是皇上很不喜歡他,認為他“木木”有餘而聰靈不足,遠不如小裕王一個月的景王聰慧機靈。皇上甚至突破祖製,遲遲不讓景王按製就藩,反而命工部於宣武門內承恩胡同同時給二王建造府邸,二王同時出閣就府,同時成婚。中外議論紛紜,言裕、景二王爭立國本,群臣窺視上意,押注賭博,擁裕擁景,隱然形成兩派。當是時,兩府雜居,讒言四處,裕邸周圍,布滿了錦衣衛、東廠的偵緝邏卒,裕王一旦稍有過失,即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講官高拱,正是在此情勢下來到裕邸的。他周旋維持,為裕王出謀畫策,要他忍耐為上,小心恭謹。因此,裕王蟄居府邸十餘年,始終驚恐度日,如履薄冰,給朝野的印象也是小心敬畏、動遵禮法,不敢稍有違製。

    如此一來,擁景派抓不到裕王任何把柄,皇上也找不到借口繼續讓景王留在京師。於是,景王於五年前之國湖廣安德。國朝之製,除太子外,皇子應離京到封地去,謂之“之國”,非奉聖旨不得出城,形同幽禁。

    但是,景王之國,並不表明裕王之位已定。

    隨著皇上年邁,越發對儲君一詞敏感起來,凡有公開建言立太子者,就會斷然下令處死。是以高拱一再忠告裕王,他的境遇不會因景王就藩而發生逆轉,反而更需格外謹慎,不能出半點差池。

    可是,三年前,裕王那裏,還是出了差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