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隋朝當縣令

第113章、瘋狂的想法(1/2)

    獨孤不悔眼見眾多的囚犯長途跋涉,卻還要戴著沉重的刑具,十分痛苦,便詢問一旁的淩飛是否可以去除枷鎖,然而淩飛聽了卻是連忙擺手道,“大人,這卻使不得,大隋《開皇律》有明確規定,囚犯在押送途中,一定要帶枷鎖,所以這個枷鎖是不能輕易打開的。”

    獨孤不悔聽了淩飛的話也隻好暫時作罷,雖然他曾經是一個曆史研究所的員工,他卻仍然有許多東西不清楚,就比如淩飛所說的《開皇律》,他隻知道是隋文帝楊堅隋在開皇元年命高熲等撰定新律之時所著,其他的卻都一概不知了。

    畢竟中華幾千年漫長的曆史裏,有許多的東西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依然是未知的。

    原來古代犯人坐牢和發配時,都會戴著木枷,但木枷的樣式和重量都不盡相同。

    通常而言,坐牢時戴的木枷會比較重。比如《水滸傳》中就出現過多次的木枷,白勝被抓,就是戴“二十斤重死枷”;王婆下獄時,戴的是“重囚枷”;宋江寫反詩,戴的是“二十五斤死囚枷”;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也是戴二十五斤死囚枷;柴進被高廉、殷天錫所誣陷,仍然是二十五斤死囚枷;盧俊義最倒黴,他下獄時,戴的是“一百斤死囚枷”。

    但是,犯人被發配的地方通常很遠,如果戴幾十斤的重枷,不可能走遠。所以發配路上戴的木枷通常很輕,這樣方便行走,因此也叫“行枷”。水滸中,多次提到過行枷。

    曆代官府為了統一管理,一般都會嚴格控製木枷的尺寸,那麽,在木枷的長短已定的情況下,如何減輕重量呢?

    辦法就是減小枷木的厚度。但如果厚度太薄,木枷可能不牢固,於是人們就會用鐵葉釘在上麵,輔助固定,因為用了鐵葉,所以行枷也叫“鐵葉護身枷”。水滸中,林衝、武鬆等人被發配時,就是戴這種枷。

    而隋朝時期的木枷相對於宋朝時期,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其中有一個就是重量較重。因此淩飛才說這些犯人戴的枷鎖得有二十斤左右。

    --------------------------

    張彪本以為犯人的隊伍行走緩慢,是因為剛從牢裏放出來,長途跋涉不是太適應,隻是開頭走得慢些,到後麵囚犯們慢慢適應了,便能走得快些了,可是他很快就崩潰了,因為他發現,幾十人的犯人隊伍是越走越慢。

    從剛開始的日行數十裏,到後麵的行走距離一直在縮短,而今日又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候,眾人才走了第一日的三分之一的路程,幾天過去了,他們居然才走到了滎陽!

    按照這樣的行進速度,一月之期很快就到了,他們卻肯定不能按時把犯人們押送到目的地京城,誤了日期,大理寺那邊交不了差,可是要遭重罰的,這可如何是好啊?!

    張彪心裏著急,他手下的差役也跟著著急,大家也就沒什麽耐心了。剛出發的時候對待犯人們的客氣也就變得少了,而手裏的鞭子卻揮舞的更加頻繁了,隊伍裏動輒就傳來官差對犯人的嗬斥之聲。

    正在犯人們長途趕路十分辛苦的時候,北方的秋天卻不合時宜的迎來了“秋老虎”的時節,一連幾天,大中午的氣溫居然比夏天還熱,好些犯人出發時為了抵禦秋寒都穿了厚實的秋衣,這個時候就有點酷熱難熬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