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隋朝當縣令

第112章、啟程進京(1/2)

    很快到了出發前往京城的日子,窗外秋風蕭瑟,屋外遍地落葉。

    獨孤不悔一早起來,將自己簡單的行李收拾一下,草草的放上了馬車,然後又轉身看了看自己居住了很久的東花廳,駐足良久。

    秋天的景色大都是淒涼的,淒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世人的情感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雲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想起古人不甘悲秋的詩句,獨孤不悔也希望自己能有古人的那份曠達,那樣的話,在這個寒冷的秋天,陌生的世界裏,他就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後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歎“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為秋而“悲”了。

    就在獨孤不悔一大早的佇足於秋風之中的時候,縣衙的院子裏卻早已經是車馬之聲此起彼伏,張彪已經早早帶著差役,將此次需要押解進京的囚犯悉數押出大牢,帶好枷鎖之後準備上路,因為皆是重犯,所以每個犯人又加上了手鏈腳鏈,總共幾十個人,排成一排站在了院子裏。

    前院裏不斷傳來官差的嗬斥聲,還有囚犯的鐵鏈聲,以及馬匹的嘶鳴聲,許多聲音混雜在一起,十分噪雜,而這個時候,就顯得後院安靜的有點奇怪。

    後院裏剛開始隻停了一輛馬車,是縣衙為獨孤不悔準備的馬車,車身是普通的木頭,樸實無華,前麵套著一匹高頭大馬,氣勢逼人。

    馬車旁邊站著一個人,正是捕快淩飛,他一身勁裝,背脊挺直,好像在這白楊樹一樣挺秀的身材中,蘊含著巨大堅韌的力量。

    在獨孤不悔在後院駐足懷念的時候,又有另一輛馬車駛了進來,那馬車卻是套著一匹油光水滑的棗騮馬,行走起來邁著優雅的小方步,穩穩地拉著馬車,駛過前院,慢悠悠的進了後院。馬車以黑楠木為車身,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精致無比。

    這華麗的馬車走的近了,馬兒停下腳步,有人掀開門簾,就有兩個女子露出臉來。原來是蕭若蘭和她的婢女,蕭若蘭麵似芙蓉,眉如柳,肌膚如雪,一頭黑發挽成高高的美人髻,她今日一身粉白色的長袍,腰束紫色的寬邊腰帶,外麵套著一件半透明的絲製長衫,顯出欣長高挑的身材。袖口和裙擺都有著蓮花繡飾。臉上略施粉黛,氣質若蘭。舉手投足間,盡是儒雅。腰間垂著一個紫色,繡著蓮的香囊。烏黑的長發,垂至腰際,頭上僅戴了一支蓮花簪。

    獨孤不悔見了蕭若蘭,衝著她微微一笑,蕭若蘭也微微一點頭,兩人都是笑而不語。

    是啊,差點忘了,她是要和自己一起進京的。獨孤不悔轉過身,突然一陣秋風吹過,又有幾片金黃的落葉飄了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