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三百一十二章 無線電導航,見聞(3/3)

    因此,這部分中國人勒緊褲帶支持抗戰,要比國內大後方人民傾囊支持抗戰,要多一個附加條件,那就是接受他們經濟支援的國民政府,必須保證國內政治上的民主與自由。所以,一但國內政治集團間出現糾紛磨擦,華僑們總是感到痛心疾,無情斥責,並以不給經濟支援相要挾,國民黨的幾次****,很快息鼓偃旗,與華僑的反對態度有直接關係。

    鑒於這種情況,抗戰第一期,蔣委員長不得不暫時放下了老子黨、家下的臭架子,宣布各黨各派政治上一律平等,也曾一度造成國內民主政治假象,這對海外華僑是一個莫大的安慰。他們明確宣言,掏盡腰包,支持國民政府抗戰,擁護蔣委員長抗戰到底。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成立戰時公債勸募委員會,蔣委員長任主任委員。第一期行救國公債五億元,海外華僑認購了大半,以後,凡國民政府行救國公債,華僑都大力認購。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二年,國民政府先後行了六次救國公債共三十億元。華僑購買了十一億元,占總數三分之一強。

    由於蔣委員長以孫Zs先生的忠實信徒自居,並打著民主共和旗幟,海外華僑基本上都買他的帳。國民政府之下,專門設立僑務委員會。蔣委員長經常通過這個委員會向華僑求援要錢。華僑突擊性的捐款已解決了政府不少難題,但蔣委員長苦於常年常月的戰費開支,便直接打電報給各地華僑組織,請求他們搞常月捐。

    常月捐,就是每月都有個固定的捐款數,就象老板給工人工資一樣,每月都有。海外僑胞竭盡全力,按月繳納抗日捐款,如同按月給國民政府工資。南洋華僑每月平均實際捐款為:七百三十四萬元;美國華僑每月平均實際捐款為:五十八萬三千元:八年抗戰中,華僑捐款共計為:十三億二千二百五十三萬餘元。

    海外華僑不僅出錢,而且出人出力。一九三八年,滇緬公路完工,這條公路成為抗戰時期祖國大6進出口的生命線,是全國抗戰的大動脈。然而,當時國內有經驗的大卡車司機及汽車修理工來源奇缺,臨時培訓又來不及,設在昆明負責管理這兩條運輸線的軍事委員會西南運輸處就積極向海外招募機工。

    直到一九四二年五月,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前,南洋機工們共搶運了四十五萬噸以上的軍事物資,極大地支持了祖國的抗戰事業。在三千多名機工中,因炸死、疾病、車禍等為國捐軀的就達一千多人,占全體回國南洋機工的三分之一多。海外遊子之心,在國難當頭之際,表現得如此熾熱,如此崇高偉大。

    ……………

    “……實話,如果不是因為國府的強烈要求,以及對先漢奸後英雄的楊將軍的些許的好奇心,我們並不想到那裏去。當時我們最想去的是陝甘寧邊區,據那裏才是中國最進步的地方。然而這是命運和上帝的安排,在那裏我遇到了改變我一生的事情和人物……”

    “……甫至開封,便有邊區的政務副主任宗輝等人前來迎候。歡迎宴是比較簡單的,但卻並沒有讓我們的印象有所轉變。畢竟在重慶的言行,能讓外人揣摸到我們的喜好。”

    “晚間,宗主任給我們介紹了邊區的曆史,分了一本冊子,放映了一部由影像和照片混合起來的紀錄片。他還鄭重地告訴我們,現在和以後,我們走過的土地,都是從日本人手中奪取並光複的,上麵有著英烈的鮮血,回蕩著烈士的英魂。這讓我們油然而起崇敬的心情,或許這也是我們思想轉變的開始吧?”(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