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政繁雜(2/2)

    而一支軍隊如果沒有財政收入是不行的,光靠打仗繳收上來的物品支撐也是走不長的。

    專員公署廢除了很多的苛捐雜稅,實行新的稅收政策,增設了商業稅和擴大貨物稅的征收範圍,稅收製度愈來愈完善,比如農業累進稅征收就比以前更科學完善,貨物稅的製定也一次比一次有所進步。

    “行商品流通券的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完成,預計將於年底開始行。”宗輝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如果形勢的惡化出限度,也可以提前行,隻是有些倉促。”

    整個抗戰期間,日本的印鈔機一直沒有停止,所偽造生產的中國貨幣,過四十多億元。此外,日軍還利用偽政權銀行量印製假鈔。這些假鈔連同日軍的經濟封鎖一起,扼殺著抗日根據地的抗日鬥爭。

    而當時的國民政府難以做到財政平衡,為對衝赤字,中央銀行又加**幣行,其蘊含的內生通貨膨脹不可避免。

    同時,由於淪陷區法幣被大量拒用,價值較低,國統區和淪陷區以法幣計算的物價不同,套利機會就此產生。將淪陷區的法幣運往國統區購買物資,倒買倒賣,可獲取暴利。走私導致國統區物資更為匱乏,進一步推高了通貨膨脹水平。

    為了盡量控製根據地的通貨膨脹,使用內部貨幣便是一個辦法。但這對於國府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楊風采取了另外一種迂回策略——行流通券,通過代替貨幣的流通券來抵擋經濟侵略,避免物資外流。

    “既然經濟狀況還在我們的承受範圍,那就盡量不要過於倉促。”楊風想了想,無奈地歎了口氣,“盡量把流通券印得好一些,能用得時間長一些。否則,為防鬼子偽造,就隻能不斷重新印製新版的,讓偽券印製跟不上真券的更新、印製度。這是土辦法,用起來也比較麻煩啊!”

    宗輝結束了工作匯報,告辭而退。楊風則陷入了長長的思索。

    戰爭不是單純的武器較量,如果在這場抗日戰爭中,根據地沒有經濟基礎的保障,很難結果會如何。而經濟之所以在戰爭中起到作用,關鍵是要保障戰爭時期軍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而從更高、更遠的角度來看,日本在軍事上沒有達到擊敗中國的野心,便想以貨幣戰擊倒中國。他們利用偽造的和淪陷區收繳的法幣為其在國際市場上大量采購軍需物資,控製淪陷區的經濟金融命脈。

    而維持法幣在淪陷區內的流通,並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人們對法幣的信心,這對於整個抗戰經濟的維持,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楊風不能廢用法幣,也不想廢用。那他就要為維持法幣的信用,反擊鬼子的貨幣戰出謀劃策了。

    而客觀地講,法幣作為一種當時尚在少年期的信用紙幣,盡管一路腥風血雨、跌跌撞撞,盡管麵臨著先不足和內憂外患,但在與日偽幣的鬥爭中還是頑強地站住了腳,使得中國的經濟沒有完全崩潰。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