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七十四章 軍工大發展(1/3)

    感謝嗤魂邪仙兒,飛機998,書友16419,海老官,摩人,徐明1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

    *********************************************************************

    戰爭比的是綜合實力,而不單單是人口多寡和國土大。

    中國作為一個農耕國家,在與完成工業化的日本抗衡時,當然要落下風。

    而在永城根據地,楊風卻希望能在局部形成一個工業化很高的展模式。兵工廠的不斷擴大,作坊式加工製造的推廣,土法煉鐵、煉焦的扶持,產業人口的數量逐漸有趕農業人口的趨勢。

    為了用有限的土地和日益減少的農業人口來養活根據地的軍民,土化肥、腐植酸,以及科學的種植方法,是必須推廣使用的。隻要糧食產量得以提升,楊風便可以更多的擴軍,更多地扶持培養產業工人。

    而高杆作物長起來了,也被人們稱為青紗帳。環境的改變,使遊擊戰進入了黃金時間。日本鬼子的掃蕩剛剛下去,通常在這個季節也不會再動。

    這給了楊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一邊擴充部隊,加緊訓練;一邊由參謀長梁末青等軍官指揮,以鄉村為目標,開展大規模的遊擊滲透。他則全身心地投入到軍工生產之中,並開始囤積彈藥物資,準備著兩個月後的大戰。

    已經定型生產的武器彈藥,楊風不管,隻是讓歐漢濤繼續招募工人,擴大生產;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7毫米高炮的仿製,飛機的改造,屠倭電鋸的改進,以及覆銅鋼板的壓製和子彈軋殼機的自製上。

    這個時候,楊風真是恨不得會分身術了。幸好,電話聯通起來,使他能夠方便指導,省了他很多的時間和氣力。

    大後方的專家、工程師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在互相交流、學習中,很多新工藝、新技術被大後方的工廠企業所采用,同時也提高了根據地工廠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七月初,兩條軋殼機生產線終於製造完成,覆銅鋼板製造的子彈經過上千的試驗,合乎戰鬥需要。

    相比於純銅彈殼,鋼殼子彈對膛線的磨損較大,為了方便抽殼,也要盡量製造成帶底緣大錐度形狀。所以,楊風才花費大氣力研製覆銅鋼殼彈,盡量降低不利影響。而且,這也隻是第一步,等到鋼材質量能夠繼續提升的話,他還準備生產塗漆鋼殼彈。

    而覆銅鋼殼子彈比純銅子彈要節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銅料,也就是,回收一顆彈殼,融化後生產覆銅鋼,再生產製造子彈,一顆就能變成四顆至五顆。

    這對三縱來,意味著彈藥更加充足。而屠倭電鋸(g4)盡管還達不到德國的衝壓水平,有些零件還需要車床加工,但從目前的製造成本和時間來看,並不比捷克式更耗費。

    大後方的兵工廠能製造步槍、捷克造、馬克沁重機槍,還能製造迫擊炮,而根據地兵工廠到現在,除了規模和人力,在技術水平已經趕。當然,後方兵工廠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戰時需要的緊迫下,工作生產效率也要大幅提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