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九十九章 圍點打援(1/3)

    三支隊和本地遊擊隊暫時沒有割斷四鋪據點至宿城的電話線,使敵人能夠保持聯絡。而炮轟、包圍了據點,製造出聲勢震懾住據點守軍,並給了據點敵人充分的求援聯絡時間後,楊風才讓人切斷電話線,親率三個大隊和特戰隊趁夜悄悄繞過據點,繼續東進,埋伏在十幾裏外的公路兩側。

    圍點打援?是的,可以這麽。

    宿州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門。日軍對此地區很重視,由金子聯隊駐防,而司令部就設在宿城。

    城內有鬼子四百多,偽軍六百多,有坦克、裝甲車和幾十輛汽車。這在當時來,確實是一股不的力量。但楊風不太害怕,可也不願冒然攻堅,他的計劃是把敵人調動出來,爭取在野外伏擊殲滅其一部。

    隻要伏擊成功,即便不能趁勢攻占宿城,這一大砣敵人也失去了繼續出城進攻的能力。三支隊便可放心大膽地橫掃周邊鄉鎮,再創造出一個農村包圍城市的抗戰局麵。

    東進是楊風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的軍事行動,借助於軍統和自身的情報力量,以及對宿州各抗日武裝的聯絡,宿城周邊的地形、地勢,敵人的駐防情況,基本上都摸得一清二楚。

    金子聯隊有三千多人,看似兵力雄厚,但卻分駐於宿縣、靈璧、泗縣、泗洪(駐青陽)、五河、懷遠、固鎮、蕭縣、濉溪等廣大地區,除了各縣城外,還有保護津浦鐵路安全的任務。

    這樣一分薄,日軍在各地的駐兵便顯得很少。如果宿縣不是要地,如果宿城不作為金子聯隊的司令部,恐怕也就隻有一個中隊左右的鬼子駐守。

    而日軍敢於分散兵力於占領區,敢於以不足的兵力去對付打不盡、殺不絕的敵後武裝,也有他的倚仗和戰法,那就是機動能力。

    憑借著鐵路、公路,憑借著坦克、裝甲車、汽車,日軍可以迅地從一個據點趕到另一個據點,或增援,或圍擊,使抗日武裝難以在一個地方持久作戰。

    鐵路、公路,是日軍的血管,以後的戰鬥也將圍繞著切斷、破壞而進行。楊風很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東進抵近津浦鐵路,也正是在做著預先的準備。

    楊風在帳篷內坐著,查看著地圖,周圍護衛各個謹守崗位,在肖四的帶領下,嚴密保護著長官的安全。

    宿州的抗日武裝原有數支,由王香圃、周龍鳳、李時莊、趙匯川、呂子庸等率領,或幾十人,或上百人。比較共同的特點是裝備差,不能與日軍,甚至是偽軍進行對抗,從三八年中旬宿州淪陷後至今,他們都少有作戰,也少有戰果。

    楊風率領三縱占領永城後不久,便有周龍鳳、李時莊、王香圃派人前去聯絡,希望能就近予以支援。對於這三支民間的自抗日武裝,楊風派人進行了考察和打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了他們一些武器彈藥,並在他們同意的情況下,派出了軍官進行訓練和指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