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九十二章 東進序曲(1/3)

    感謝jedi86,Berserke,麻辣熊貓,山外還是傷,浪漫銀月,書友1516,摩人,{0,10}{0,10},古亭往事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

    濉溪(現淮北市)地處華東地區腹地,蘇、魯、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蕭縣,南臨蒙城,東與宿州比鄰,西連渦陽和河南永城。境內有相山、老龍脊及一些山丘,其餘為衝積平原,以平川廣野為主要地貌特征。

    楊風強調的理由中還有礦產資源,濉溪除了煤資源豐富外,還有鐵、銅、金、水泥用灰岩、高嶺土等礦產。特別是銅、金,儲量分別居皖省第六和第二。而當時造子彈、炮彈全都是用銅,沒有銅料,三縱的軍工生產就難以突破,部隊規模也要受到極大製約。

    “濉溪當然如長官所,還有宿縣,都有很多可取之處。”梁末青看著地圖,指點著,不無顧慮地道:“可靠近津浦路的話,日軍必然警惕。且將處於日寇占據的徐州、蚌埠、淮陰三大軍事重鎮之間,四戰之地,恐怕——”

    “抗戰就是要與鬼子打,避戰豈為軍人本色?”楊風慷慨激昂,道:“向西、向北展,不也是要靠近隴海路,商丘日軍豈能坐視?兩相權衡,我還是力主向東南展,向津浦路進軍。況且,我們隻是抵近津浦路,光複路西的大片地盤,並不是要直接向鐵路下手。”

    其實楊風並沒出全部,在曆史上,在一九四一年八月正式形成,由八路軍、新四軍建立的豫皖蘇、皖東北、邳睢銅三塊根據地所組成的淮北抗日根據地,最嚴重的一次威脅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日偽軍七千餘人的大掃蕩。

    按照楊風的規劃設想,到那個時候三縱至少也應該有萬人之眾,還怕這樣規模的掃蕩?當然,如果三縱真的對津浦路威脅很大,也不排除曆史生改變,日軍提前展開掃蕩和圍剿行動。

    但從華北、華南、華中的日軍實力和對抗日武裝的打擊力度來看,向南、向東比向北要容易和順利。曆史上,新四軍的生存狀況就比華北八路軍要好很多。何況,這個方向上還有皖省的大別山根據地,有桂係國*軍的很強的力量。

    把現在的三縱定在展、壯大階段,楊風自然要趁虛而鑽,先搶地盤、搶人口、搶資源。以此為基礎,等到軍工生產取得突破,部隊的裝備和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後,才是與日本鬼子硬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時候。

    從梁末青的角度,他自然是傾向於駐守河南黃河西側的第三集團軍,傾向於繼續向豫東展。但楊風執意向東,很是堅決,三縱掛的可是豫皖挺進隊的名號。孫桐萱呢,也是豫皖邊遊擊總司令。怎麽,也不算出作戰範圍。

    當然,楊風還表示向東展並不是長期的戰略任務,並不意味著豫東的放棄和作戰的停止。隻不過有輕有重,有主有次,形勢有變時,作戰方向還會再進行調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