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立國傳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爭論(一)(1/4)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爭論(一)

    華夏十八年秋天,在外麵晃蕩了四年多的曾華終於回國了,但是迎麵而來的卻是一場政治紛爭,一場曾華執政以來最大的政治紛爭,甚至可以說是一場政治危機。而這場政治紛爭是由他的二子曾旻引起的。

    華夏十六年,正當曾華率領的西征大軍在波斯高原與卑斯支大軍激戰的時候,萬裏之遙的洛陽卻悄悄地流傳一種輿論:曾華入主天下已久,四方八荒的萬民都已經衷心擁護他為天下共主,而且他打下的疆域是前秦、前漢、前晉的數倍,立此萬世之功的君王居然還沒有稱帝,這是簡直太荒謬了。而且曾華身為聖教的“最後一位先知”,早就是天命所歸之人,所以要君天下稱天子,秉承天意治理天下。

    更有一幫學者根據前漢班固整理編纂的《白虎通義》為依據,高舉這這本解釋此前社會一切政治製度和道德觀念,成為此前主流學者認可的神學、倫理學法典為旗幟。先宣稱“德象天地稱帝,仁義所生稱王,帝者天號,王者,五行之稱。”並以此為標準,紛紛上書強烈要求曾華稱帝。

    這幫學者更是將《白虎通義》中無類比附的手法發揚光大,將此前製度下君臣、父子、夫婦之義與天地星辰、陰陽五行等各種自然現象相比附,用以神化此前的秩序和等級製度。他們高喊著“子順父,妻順夫,臣順君,何法?法地順天”。“君有眾民,何法?法天有眾星也”。“君不名惡,臣不名善,善皆歸於君,惡皆歸於臣。”“臣有功歸於君,何法?法歸月於日也。”

    他們還順勢提出要求恢複三綱六紀,要求重新建立君臣、父子、夫婦三綱;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六紀的社會體製,這是因為三綱法天地人,六紀法**。

    到後來,這幫學者開始抨擊現有的社會製度和法律體係,說這些東西無父無君,唯以圖利,是有違天意的倒行逆施。

    《白虎通義》是今文經學的政治學說提要,它將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一整套“天人感應”的神學發揮得“淋漓盡致”,然後再結合了 “庸俗經學”和漢代盛行的讖緯,使得神學經學化,經學神學化,最後成了今文經學壓製古文經學的重要工具。

    經學一直是兩漢時期獨尊的官學,為朝廷入仕取祿之門,其所分的今文經學流行讖緯之說,天人、陰陽、符應等觀念大盛,依附政治,而日漸荒誕,為許多有識之士所棄;而古文經學則偏重章句訓詁,流於繁瑣支離。所以魏晉學子主流思想已經轉為玄學,今文經學隻是在儒學南北方分裂後所形成的北學中占據一隅之地,這次莫名其妙地跳出來實在是讓人有些意外。

    首先反對《白虎通義》的卻是聖教神學院的一幫教授。《白虎通義》的這種說法對於聖教的教義來說簡直就是異端得不能再異端了。雖然聖教把孔子、孟子、老子做為先知擺在聖教典籍裏,但是聖教神學學者們認為這三位先知隻是奉承了上帝、聖主之意,部分轉述了“聖意”,隻能算得上對聖主和其他先知流下來的古典文獻進行整理保存,“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知。根本不是今文經學所認為的“為漢製法”的“素王”。

    而且《白虎通義》學派的神學算是踩過界了,嚴重侵犯了聖教的地盤,對此非常敏感的眾多聖教神學家紛紛出言,《白虎通義》學派的無稽之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