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Ⅱ

第303章 在危機中前進(2/2)

    雄厚的儲備,再加上早有準備的措施,使得南洋聯邦在其它國家陷入石油恐慌的時候,迅速穩定住了陣腳,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並且在有些產業上有所突破和促進。

    經濟型汽車一直不溫不火的狀況被打破,迎來了一個銷售高峰,並持續熱銷;節能產品和節能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比如“連鑄”新技術,使一噸粗鋼的石油消耗量從一百二十八公斤下降到五十六公斤;較少依賴石油的工業行業,比如汽車、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子設備、數控機床等電子化機械設備得到了國家進一步的財政支持,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石油衝擊,還能避開東南亞新型國家的追趕;南洋聯邦造船業已經穩坐亞洲第一的位置,油價的持續攀升,使造船業界不斷接到采油設備的高價訂單。兩座海上鑽井平台的訂單,再加上浮式儲油船的訂單,總價值超過十八億美元,南洋聯邦造船業反而在高油價時期得到了好處……

    政府借危機成立了產業資源部,又集中力量組建了一個包括然能源、礦物能源和新能源資源三個開發分部的能源開發研究院,該院集科研、經營、人事管理權於一身,大大提高了新能源研究、開發、經營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政府通過對該院的染指加強了對新能源開發的宏觀指導,並能掌握新能源開發的最新信息和技術。同時也大大調動了科學家們開發新能源的積極性。

    在油價高企情況下,南洋聯邦政府毅然下調能源特別消費稅及石油進口稅,從國投集團在石油期貨的獲利中抽出大部分,由國家財政補貼一部分,用以減輕國內消費者負擔,這樣便能使加油站的汽油的零售價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限度內。

    西方各國因為這次石油危機,普遍強烈感到了石油對各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性。在美國倡議下,十三個國家聚集於華盛頓,召開石油消費國會議,決定成立能源協調組。後來成立國際能源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其成員國建立應急石油儲備或稱戰略石油儲備;協調突發事件引起石油供應中斷時成員國之間的石油調配問題。當然,這些舉動都屬於事後諸葛亮,想在短期內取得效果是不太可能的。

    而南洋聯邦不僅在石油期貨上獲利豐厚,更在危機中看到了難得的機遇,組織了多國建築大軍,大舉進入中東產油國。

    石油漲價了,隨著石油美元滾滾而來,中東產油國將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資金投入和超過尋常的建設規模,開始全方位的經濟大開發。現代工業、沙漠農業、現代化城市、高等級公路等等,這塊大肥肉被南洋聯邦及其合作夥伴搶先吃到了嘴裏。在沙特阿拉伯,單是電力項目,南洋聯邦電力總公司就獲得了十餘年的價值超過百億美元的大訂單。

    在危機中前進,在危機中超越,南洋聯邦的發展勢頭已經不可阻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