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Ⅱ

第304章 超越的條件(1/2)

    第三百零四章 超越的條件

    中東因為石油而富,南洋聯邦因為黃曆而強,在石油危機中繼續展現發展的南洋聯邦引起了世界的矚目,深入研究之後,又使黃曆的形象更加清晰。

    三十多年的發展之路,在基礎不如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條件下,按照現在的增長率計算,到一九七八年,南洋聯邦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將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此時,西方國家和日本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陷入了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不同於以往,呈現出以滯脹即生產停滯或緩慢發展和通貨膨脹現象的特征。一般來,出現經濟危機時市場需求減少,消費低迷,導致物價指數下降,pi降低,而高速通貨膨脹的現象是不會出現的,除非某些特殊因素,比如戰爭、濫發貨幣等。

    滯脹經濟危機現象引起世界各地經濟學家和史學家的討論和爭執,經濟學界和史學界迄今眾紛紜,試圖解釋和解決脹漲危機現象,“正如沒有一個認真負責的醫生現在能夠告訴你根治癌症的辦法, 對停滯膨脹這個現代病症, 經濟專家們現在也沒有能夠就一種令人滿意的醫治辦法達成一致意見。提出的對策都有很大的爭議, 而且許多對策產生的副作用比病症本身還要糟糕”。

    危機年代裏碰上高通脹的問題,情況就變得尤其惡劣,百業蕭條,原料價格上升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大部分中企業舉步維艱麵臨停工半停工破產倒閉的危險,失業率大幅上升,工作沒有保障,工資會福利會縮水減少,而且手中的錢因通脹而變得不值錢。捂緊錢袋子不敢消費,除了基本的生活花銷外,其他的消費市場必定萎靡,進一步加劇了蕭條。

    在亞洲,這場經濟危機主要發生在日本,南洋聯邦由於有亞共體國家的市場,情況雖然並不嚴重,但也做出了相對的反應。一方麵以抑製通脹為主要目標,緊縮貨幣供應;一方麵配合全麵減稅的方法來刺激商業投資;另一方麵加大投資,包括在科研開發和軍事擴充上的巨大投入,以促進經濟發展。

    同時,南洋聯邦政府鼓勵企業減量經營,抑製企業規模的擴大,同時加強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生產能力數量擴大的投資占設備投資的比重連年下降,經過技術改造,南洋聯邦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這樣,南洋聯邦既有效地抑製了生產過剩,同時又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順利地渡過這次世界經濟危機。

    當然,在實行這些經濟政策並收到成效之前,世界各經濟學派都對此表示懷疑,甚至嘲笑這是“巫毒經濟”、“涓滴效應”……但南洋聯邦的經濟在七五年六月開始急劇衰退,並在十月份降到穀底後便開始回升,並於七六年年初開始了戲劇性的複蘇。

    當然,一些批評家卻認為,南洋聯邦實行的政策屬於古典的凱恩斯經濟學,並認為他們的經濟成長並非減稅造成的,而是政府大幅度投資和支出的結果。

    不管別人怎麽,南洋聯邦確實在經濟危機中迅速恢複過來,並通過增大投資和支出的辦法進一步推進和普及了全民福利和教育設施,同時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日趨完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