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361 群起熱議(1/3)

    就在三個月之前,“七宗罪”的上映掀起了北美一股熱議狂潮,無冕之王們站在風口浪尖之上成為了槍靶子,甚至讓新聞媒體的腐敗和利益至上成為了明年大選年的矚目焦點,至今都沒有完全消散,無冕之王們現在依舊小心翼翼,唯恐自己的行差踏錯就會引來民憤。

    不過那一股熱議狂潮是有曆史特殊性的,一個接一個的曆史事件累積起來,最終在當今影響力第一人雨果的身上被徹底引爆,這才導致了如此深遠影響,這也可以看做是曆史車輪前進的必然。

    這一次,“死囚漫步”上映之後,又再次引起了一股熱議浪潮,但相對而言,自然是無法和“七宗罪”相提並論的,因為“死囚漫步”的爭議焦點完全是老生常談。無論是死刑問題,還是社會冷漠問題,都由來已久,討論過無數次了,倒是尼古拉斯提出的民眾問題,頗為新鮮。

    民眾作為一個廣泛的群體代名詞,組成陣容多樣複雜,很難一概而論,所以他們很難成為攻擊對象。但這一次“死囚漫步”的特殊性,卻讓民眾成為了矚目焦點。

    事實上,羅德尼-金事件、邁克爾-傑克遜事件、雨果事件……包括無冕之王們利益至上、煽風點火等問題,民眾都在其中扮演了不能忽視的角色。因為民眾的情緒往往是最容易被利用的。當然,尼古拉斯這一次探討的不是利用民眾的問題,而是民眾在對待新聞事件的情緒失控,很容易成為追逐真相的絆腳石。

    在這背後,不僅要求民眾能夠學會冷靜看待事情,更要求作為輿論引導者的無冕之王們和輿論領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說“死囚漫步”裏關於馬修的報道,同樣的事件媒體報道角度的差異就能夠左右民眾觀點的走向,如果媒體更加負責地督促警方追查事情真相,如果媒體給予修女海倫更多支持,也許馬修還是難逃一死,但至少卡爾不會逍遙法外。

    這,就是差異。

    但問題就在於,針對民眾的指責是十分困難的,不僅因為民眾基礎太過廣泛,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就是因為民眾的視線局限性,因為民眾教育程度的差異,這才需要法律的束縛、媒體的引導、政府的領導。

    “紐約客”就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撰寫了一篇“無冕之王們,請承擔起你們的責任”的通稿,言辭十分激烈尖銳,秉持了“紐約客”一貫的風格,對新聞媒體再次發起了譴責。

    在這篇文章裏,“紐約客”表示,新聞媒體在知道自己肩負著輿論引導、輿論監督的職責的情況下,卻因為短期利益而蒙蔽雙眼,甚至不惜捏造新聞來製造爆點,從而煽動普通民眾,製造更大的災難,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恥辱,美國媒體必須深刻反思,否則這就將是社會瓦解的前兆。

    “紐約客”延續了之前“七宗罪”時期引發的爭議,對無冕之王們進一步施壓。作為美國國內最具尖銳性、敏感性、時事性的媒體之一,雖然“紐約客”頗有些地域歧視,視線也往往會局限在大紐約地區,這一點是比不上“紐約時報”的,但他們的觀點的確常常獨辟蹊徑、發人深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