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039 投名契約(1/3)

    名譽和聲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人們要建立自己的名譽和聲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更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要毀壞名譽和聲望卻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一件醜聞就可以毀掉一個人一生的努力。

    比爾-克林頓,美國曆史上最富人格魅力的總統之一,卻在1996年大選結束之前,爆發了驚天的性。醜聞,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Lewinsky)的名字一夜之間響徹全美,成為了克林頓政府的曆史上最不光彩,然而卻最又生命力的一頁。這使得克林頓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

    即使在十幾年之後,人們提起克林頓時,總是會不由自主調侃他這一次家喻戶曉的風。流。韻。事。

    這就是名譽和聲望,像一座沙子城堡,花費了無數精力搭建起來,卻隻需要一次漲潮,就可以毀於一旦。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當一個人的名譽和聲望累積到一定高度之後,要完成打擊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因為聚集在名譽和聲望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人脈網絡——也是利益網絡,整個利益聯盟會為了維護彼此的共同利益,而竭盡全力去保護這一座“沙子城堡”。

    安東尼-邦德-斯圖爾特謀劃的這一次衝擊,不僅僅是想要輝煌雨果的沙子城堡,更是想要一舉傾覆這座沙子城堡,所謂的阿道夫-希特勒言論其實就是想要切斷雨果和猶太團體之間的聯係,讓他們的利益發生本質衝突,從而引發連鎖效應。

    但安東尼卻忽略了一點:他的推測他的報道他的輿論都隻是空中樓閣而已,沒有真正的證據;可雨果與猶太人之間維係的紐帶卻不僅僅是友情、人情,更是雨果身上名譽、聲望背後所代表的龐大利益。沒有人會忘記,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商人。

    所以,安東尼的計謀不僅沒有導致雨果和猶太團體的內部分裂,反而激發起了猶太人的憤怒,因為在他們看來,安東尼這就是在切斷他們的財路,更是在侮辱他們的智商和人格:類似的把戲之前特蕾西-雅各布斯已經玩過一次了。

    於是,這就引爆了猶太團體的猛烈反擊。“紐約時報”的上綱上線隻是第一步,不久之後,“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就展開了強有力的回擊,另外NBC電視台和福克斯電視台也開始集中報道這件事,他們的報道核心就是:當記者舉著“言論自由”的大旗,卻淪為了謀求私利的工具,這不僅僅是記者墮落的表現,更是整個新聞產業崩潰的開端。

    顯然,這些媒體根本沒有任何爭論,就將“國家詢問報”、“紐約郵報”所發起的攻擊認定為子虛烏有,就連雨果麵對記者時的強烈反抗都被認定是正當防衛的表現。然後他們就越過了這一步,直指事件要害,讓人們的焦點在第一時間就被潛移默化地轉移了。

    輿論,就是這樣利用的。從某種角度來說,芸芸大眾就是被媒體、被輿論擺布的一個受眾團體,特別是在網絡尚未發展起來的九十年代初,更是如此,因為大眾的消息來源就是無冕之王們,也隻有他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