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683 人脈初顯(1/3)

    上一次,“紐約時報”對於雨果選擇了“低俗小說”大發雷霆,嚴厲斥責這是一個“愚蠢選擇”,但這一次,“紐約時報”卻是把大部分火力都收斂了,顯現出一個截然不同的麵貌。

    “紐約時報”以“與眾不同的選擇彰顯蘭開斯特獨特眼光”為標題進行了報道,這與之前針對“低俗小說”的報道可以說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身的一個麵貌。

    在評論之中,“紐約時報”的首席影評人阿蒙德-坎比表示,“‘生死時速’並不是一個會讓人驚呼‘完美選擇’的一部作品,無論是製作班底還是投資成本,這部作品都找不出太多亮點提供人們去表示期待,但也許這就是蘭開斯特的獨到之處,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劇本的創新和特別,這也是許多演員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輛時速低於五十英裏就會爆炸的巴士,在洛杉磯這座隨時都可能會因為堵車而陷入恐慌的城市裏行駛,故事到底會如何發展呢?是英雄站出來拯救這座城市,還是功虧一簣造成城市的巨大災難。

    蘭開斯特清晰而準確地挑選了一部最適合自己的作品,也許他不具備施瓦辛格一般強壯的身體,也不具備布魯斯-李一樣矯健的身手,所以他沒有辦法像傳統動作電影男主角一般帶給人們拳拳到肉的血腥刺激,但在他身上那種專注、剛毅、淩厲的氣質卻能夠和‘生死時速’迸發出無限火花,令動作電影產生不一定的新鮮氣息,這無疑是一部令人期待的作品。”

    很難想象,撰寫出這篇評論的影評人和在兩個月前當雨果確定出演“低俗小說”時大罵不已的那名影評人,居然是同一個人,阿蒙德這位目前“紐約時報”的當家影評人在兩個月時間內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可以看得出來,阿蒙德是在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之中找到了唯一的漏洞——劇本創新,然後以這一點為基礎,對雨果的選擇表示了支持。阿蒙德明智地避開了“生死時速”所有的不利局麵,隻是用劇本抓住核心,然後將雨果的氣質結合起來,不得不說是一個十分高明的做法,這對於“紐約時報”的廣闊群眾基礎來說,無疑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可是,為什麽“紐約時報”的態度會在兩個月之內又如此翻天覆地的改變呢?

    其實如果仔細回顧一下“紐約時報”之前的態度,就可以發現,他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於雨果的作品都是比較苛刻的。

    雖然說,“紐約時報”作為全美最權威的影評媒體之一,他們對於電影的評論總體而言還是相對客觀的,但是因為美國東岸和西岸文化圈之間的意氣之爭,“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這兩家報紙對於作品的觀點傾向性也都會有不少的差別。

    “紐約時報”在此之前對於“聞香識女人”、“義海雄風”的評論之中,態度一直都是比較苛刻而挑剔的,比起“洛杉磯時報”全麵支持的態度,“紐約時報”的觀點始終多了一些保留,還有一份嚴厲,特別是與“洛杉磯時報”、“綜藝”、“好萊塢報道”這三份好萊塢業界標杆媒體相比較,“紐約時報”總是更加苛刻的一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